文明办主任在“树立正确政绩观、整治形式主
义为基层减负”专题学习研讨会的发言材料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根据会议安排,围绕“树立正确政绩观、整治形式
主义为基层减负”这一主题,结合工作实际,谈几点个人的思考
和体会,与大家共同研讨。
政绩观是干部从政、谋事、创业的“总开关”。习近平总书
记深刻指出,形式主义的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这精
辟地揭示了政绩观与工作作风之间的内在逻辑。政绩观一偏,形
式主义的杂草就会疯长;思想的根子不正,行动的果子必然是歪
的。作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干部,我们工作的本质是“做人的
工作”,是“聚民心”的工程。如果我们的工作被形式主义所困
扰,不仅会消解宣传工作的公信力和影响力,更会疏远与人民群
众的血肉联系。因此,深入思考和回答好“政绩为谁而树、树什
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这一时代课题,对我们每一位宣传
干部而言,既是严肃的政治考验,也是必须恪守的职业操守。
结合我们的工作实践,我感到,破除形式主义顽疾,关键在
于对我们日常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几种倾向保持高度警惕和深刻
反思。
一是要警惕陷入“为留痕而工作”的怪圈,以材料的厚度代
替落实的力度。曾几何时,我们的工作中,“留痕”被提到了前
所未有的高度。一项工作部署下来,首先想到的是建方案、定
细则、开会议、拍照片,然后是各类推进台账、问题台账、整改
台账层层嵌套,最终汇集成一本本厚厚的“印证材料”。似乎材
料越厚实,工作就越扎实。这种“以痕迹论英雄”的导向,极易
让基层干部将大量精力耗费在“造材料”“补台账”上,工作重
心从“干得怎么样”偏移到“写得怎么样”。我们下基层调研,
有时会发现,一些同志对工作的实际进展、群众的真实反馈了解
不多,但对档案盒里的材料却如数家珍。这种本末倒置,不仅增
加了基层不必要的负担,更可怕的是,它会让我们习惯于在办公
室里“看报表”“听汇报”,逐渐丧失深入一线、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和意愿。真正的政绩,绝不是锁在档案柜里的报告,而是体
现在群众生活改善的细节里,镌刻在百姓的口碑中。
二是要警惕追求“为场面而造势”的浮躁,以表面的“靓绩”
遮蔽真实的民意。宣传工作有其特殊性,需要一定的声势和氛围。
但这种“势”,应该是建立在扎实工作基础上的自然呈现,而非
刻意营造的“盆景”和“样板”。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有时也不
自觉地会陷入对“数据”和“场面”的过度追求。比如,考核一
项宣传活动,过于看重在主流媒体刊发稿件的数量,导致一些单
位为了完成任务,不惜花钱买版面;考核新媒体工作,过于看重
关注量、点赞量和转发量,催生了“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基层
干部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在各种工作群里“求转发”“求点赞”。
我们组织的一些大型主题活动,有时也存在“领导来时轰轰烈烈,
领导走后冷冷清清”的现象,台上的节目精彩纷呈,台下的群
众却感受不深。这种重“显绩”轻“潜绩”、重“面子”轻“里
子”的做法,看似热闹非凡,实则如同沙上建塔,根基不牢。真
正的宣传效果,不是一两次活动的盛大场面,而是理论政策能否
春风化雨般地深入人心,是文明新风能否潜移默化地成为社会风
尚。数据显示,2024 年以来,我们管理区各部门主办的线上线
下主题宣传活动超过了 450 场次,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字,但我
们更应该追问,这 450 场活动背后,有多少真正走进了群众心里,
转化为了推动发展的实际动力。
三是要警惕陷入“为循环而运转”的空耗,以会议的频次印
证工作的落实。“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是形式主
义的一个典型表现。作为宣传部门,我们既是会议文件的“生产
者”,也是各类会议的“参与者”。我粗略统计了一下,仅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