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发言:践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以实
干铸就城市发展新辉煌
同志们: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胜利召开,为我们城市建设者明晰了方
向、锚定了目标,犹如一座灯塔,照亮了城市前行的航道。习近
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内涵丰富,为城市发展的理论
与实践注入了强大动力。作为市住建局局长,我深感责任重大、
使命光荣,定当深学笃行会议精神,全力以赴推动我市住建事业
迈向新高度。下面,我结合工作实际,谈几点学习体会。
一、深悟会议精髓,筑牢城市发展思想根基
城市,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载体,其建设与发展始终是
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召开,恰逢其时,为
城市发展注入了全新活力。会议明确的总体要求、重要原则与重
点任务,是我们开展工作的根本遵循。深入学习领会会议精神,
对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对
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坚持人民至上,夯实城市发展根本立场。习近平总书
记强调:“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这一重要论述,
深刻揭示了城市发展的本质。城市的一切建设与发展,都应以人
民为中心,将人民的需求作为出发点与落脚点。在工作中,我们
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
急。无论是城市规划、住房保障,还是基础设施建设,都要充分
考虑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切实解决好群众关心的住房、出行、
环境等问题,让城市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要广
泛听取群众意见,让人民群众参与到城市建设与管理中来,真正
实现“人民城市人民建”,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与安全感。
(二)把握发展规律,明晰城市发展科学路径。城市发展有
其自身规律,只有认识、尊重并顺应这些规律,才能推动城市可
持续发展。会议指出,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
期,城市发展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
段。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摒弃以往粗放式的发展模式,更加
注重城市内涵式发展。要根据城市的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与产业
基础,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布局,优化城市功能分区,促进城市产
业协同发展。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的更新改造,提升城市综合承
载能力,实现城市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统一。同时,
要积极推动城市更新,注重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让城市在发展中
留住记忆、彰显特色。
(三)强化改革创新,激发城市发展动力活力。改革创新是
推动城市发展的永恒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创新就是抓
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在城市建设中,我们要敢于突破传
统思维定式,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要深化住建领
域改革,优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服务效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积极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高
城市建设的质量与效率。例如,在建筑行业推广装配式建筑、
绿色建筑技术,推动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在城市管理中运用大数
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
水平。通过改革创新,不断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与活力。
二、聚焦重点任务,推动城市建设提质增效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部署的七个方面重点任务,为我们的工作
指明了方向。我们要紧密结合我市实际,聚焦重点,精准发力,
努力开创城市建设新局面。
(一)优化城市体系,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一是加强区域协
同规划。主动融入国家和省级区域发展战略,加强与周边城市的
沟通协作,共同编制区域协同发展规划,明确功能定位,优化产
业布局,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例如,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方面,加强与周边城市的互联互通,共同推进区域交通一体化发
展,打造便捷高效的综合交通网络。二是推进县城城镇化建设。
按照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的原则,加大对县城基础设施建设的支
持力度,提升县城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县城道路、供水、供电、
供气、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县城教育、医疗、文化等
公共服务设施,增强县城对人口和产业的集聚能力,促进以县城
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三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建立健全城
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
向农村覆盖,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垃圾污水处理等工作,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同时,积极探索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培育壮大农村特色产业,
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二)建设宜居城市,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一是优化城市空
间结构。坚持人口、产业、城镇、交通一体规划,合理确定城市
开发边界,优化城市用地布局。加强城市新区建设与旧城改造,
注重产城融合,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空间。例如,在城市新区规
划建设中,同步配套建设产业园区、商业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
实现职住平衡,减少居民通勤时间。二是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加快完善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
房保障体系,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有效解决中低收入群体
的住房困难问题。同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强市
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引导房地产企业合理投资、理性开发,
满足居民改善性住房需求。三是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大对教育、
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加
强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打造“15 分钟生活圈”,让居民在家门口
就能享受到便捷的公共服务。例如,新建或改造一批社区卫生服
务中心、养老服务站、幼儿园等,提高社区公共服务的可及性与
便利性。
(三)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