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县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现在开会。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会议,主要任
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农村饮用水安全的各项决策部署,总结我县过去一段时
间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成效与不足,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安排部署
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任务,切实筑牢农村饮用水安全防线,让全县农村群众喝上放
心水、安全水。参加今天的会议有县委、县政府相关领导,县生态环境局、水利
局、农业农村局、各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以及部分村级饮用水管理负责人
等。刚才,县生态环境局、*镇、*街道分别作了汇报发言,讲得都很好,既总结了
各自在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中的做法和成效,也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思路,我
都同意,大家一定要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下面,结合工作实际,我再讲几点
意见。
一、肯定成绩,坚定做好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信心与决心
近年来,我县始终把农村饮用水安全作为保障民生福祉、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
抓手,以“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需、我有所为”为宗旨,下大力气解决农村饮
用水安全问题,取得了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成效,为全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
实的水安全保障。
(一)责任体系不断健全,工作推进有力有序。县生态环境局迅速行动,成立
了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专班,构建起“一把手”牵头抓总、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干
部包乡镇(街道)、基层分局落实到位的责任体系,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
实的工作格局。在工作推进过程中,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各乡镇(街
道)积极作为、主动担当,确保了各项工作任务按时按质完成。例如,在2024年的
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整改工作中,各责任单位按照既定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倒排工
期、挂图作战,顺利完成了*镇、*街道等多处水源地的整改任务,从根本上消除了
一批供水安全隐患。
(二)分类施策精准发力,水源地建设成效显著。针对我县农村饮用水水源地
点多、面广、情况复杂的特点,我们坚持问题导向,实行分类施策、精准发力,取
得了良好的效果。对于设施破损严重、安全隐患大的水源地,我们果断采取置换水
源替代供水的措施。2024年,完成了镇村、街道社区等4处水源地的置换工作,让当
地群众彻底告别了饮水安全隐患。对于基础设施条件相对完善的水源地,我们重点
进行规范化改造和保护监管。仅去年一年,就完成了*镇2处乡镇级、8处村级集中饮
用水水源地的改造,安装界标102块、宣传牌11块、道路警示牌15个,配备视频监
控22套,实现了对这些饮用水水源地全天候24小时的实时监管,有效提升了水源地
的安全保障水平。
(三)周边环境持续改善,污染风险有效降低。我们深知,水源地周边环境的
好坏直接影响到饮用水的质量。为此,我们在饮用水水源地周边大力开展改造旱
厕、清理垃圾等专项行动,从源头上防范水体污染风险。去年,全县共完成了215个
旱厕的防渗改造,有效避免了粪便渗漏对水源地造成的污染;清理水源地周边垃
圾15处,使水源地周边环境焕然一新。同时,我们还加大了对水源地周边农业面源
污染的治理力度,指导农户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减少农业生产对水源地的影
响。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全县水源地周边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水体污染风
险得到了有效控制。
(四)监管方式不断创新,监管效能显著提升。为进一步提升农村饮用水水源
地的监管效能,我们积极探索创新监管方式,引入了轻量级二维采集软件,通
过“GPS+网络模式”对水源井进行快速精准定位,让传统的“铁脚板”插上了“数字翅
膀”。现在,监管人员可以通过手机APP随时查看水源井的位置、状态等信息,实现了
对水源地的动态监管,监管变得更加敏锐,问题发现也更加及时。此外,我们还对
水源井站房进行了标准化建设,顶蓝、中白、底蓝的配色非常亮眼,“保护水源造福
民生”八个亮红色大字醒目突出,不仅提升了水源井站房的辨识度,也起到了良好的
宣传警示作用。例如,镇村的集中供水站,在安装了智能监控系统和进行标准化建
设后,监管效率提高了60%以上,全年未发生一起饮水安全事故。
(五)水质监测持续加强,群众饮水更有保障。我们高度重视农村饮用水水质
监测工作,建立了常态化的水质监测机制,每个季度都组织专业人员对全县农村饮
用水水源地的水质进行检测,确保水质达标。同时,我们还在各水源地配备了专职
或兼职的巡查人员,负责日常的巡查和管理工作。村的饮用水巡查员师傅说:“每个
季度都有专业人员来做水质检测,我每天巡查之余也会抽水上来看看情况,有变化
就及时向上汇报。守护好这方水源地,就是守护好大家的健康。”正是因为有了这样
严格的监测和巡查制度,才让全县群众的饮水安全得到了坚实保障。据统计,去年
全县农村饮用水水质达标率达到了98%以上,群众对饮用水安全的满意度大幅提升。
二、正视问题,清醒认识当前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面临的挑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县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工
作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与上级的要求和群众的期盼相比还有一
定的差距,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
(一)部分水源地基础设施仍显薄弱。虽然我们对一批水源地进行了改造和升
级,但由于我县农村地区范围广、基础差,仍有部分水源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例如,*镇部分偏远村庄的水源井井壁出现裂缝,抽水设备老化严重,导致出水量不
足,影响了群众的正常用水;*街道一些村级水源地的防护围栏损坏缺失,存在人为
破坏和污染的风险。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将严重威胁到当地群众的饮水安
全。
(二)水质监测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虽然我们建立了水质监测机制,但监测
范围和监测频次还不够全面,监测设备和监测技术相对落后。目前,我们主要依靠
县级检测机构进行水质检测,基层乡镇(街道)缺乏必要的检测设备和专业技术人
员,难以对辖区内的水源地进行常态化、精细化的监测。同时,对于一些突发的水
质污染事件,我们的应急监测能力也有待加强,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污染情况,影
响了应急处置的效率。
(三)长效管理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
任务,需要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但目前,我县部分乡镇(街道)和村社对农村
饮用水水源地的管理还不够规范,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一些水源地在建成
后,缺乏专业的管理维护人员,日常的巡查、维护和保养工作不到位,导致设施设
备损坏老化速度加快;水费收缴机制不完善,部分地区存在水费收缴困难的问
题,影响了水源地的正常运营和维护。
(四)群众保护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虽然我们通过宣传牌、宣传单等方式对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政策进行了宣传,但部分群众的水源地保护意识仍然比较淡薄。
在水源地周边仍存在随意倾倒垃圾、排放生活污水等现象,个别农户甚至在水源地
一级保护区内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对水源地造成了潜在的污染风险。此外,一些群
众在发现水源地存在问题时,不能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错过了问题解决的最佳时
机。
(五)资金投入不足制约工作开展。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
投入,包括水源地建设、设施改造、水质监测、日常管理等方面。但由于我县财政
资金有限,对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投入还不够充足,难以满足工作的实际需
要。特别是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乡镇(街道),由于资金短缺,无法及时对水源地
进行改造和维护,导致部分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三、明确任务,扎实推进下一阶段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各项工作
针对当前我县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