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领导干部违规收送礼品礼金问题专项整治
个人自查自纠报告
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关键阶段,深入落实《开
展党员领导干部违规收送礼品礼金问题专项整治工作通知》精神,
是压实主体责任、拧紧纪律螺丝的具体行动。我认真对照整治要
求,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问题摆进去,开展了全流
程、全环节、全时段的自查自纠,进一步增强了纪律意识、规矩
意识,夯实了廉洁从政的思想根基。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深学细照,提高对违规收送问题警觉敏锐
专项整治启动以来,我紧扣“严”的主基调,持续深入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认真研读中央八项规定
精神、省市有关制度规定及系统内部纪律要求,对《中国共产党
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等党内法规反复学
习、融会贯通,并结合典型案例,进行了思想上的再校准、认识
上的再深化。
一是厘清界限,守住人情往来的分寸感。在日常交往中,正
常礼尚往来与隐性行贿只有一纸之隔。尤其是在节假日、婚丧嫁
娶等敏感节点,稍有松懈,就容易从“人情互动”滑向“权钱交
易”。唯有把握尺度、明辨边界,才能不被关系绑架、不被“情
分”裹挟。
二是警惕侵蚀,认清潜移默化的风险点。一张卡、一盒茶,
看似价值不大,却是“糖衣炮弹”的隐形变种。一旦接受,便是
埋下隐患、留下口实,久而久之必将瓦解党性原则,造成作风
滑坡,成为“温水煮青蛙”式的腐蚀陷阱。
三是洞察根源,警醒思想滑坡的始发点。违规收送行为的背
后,是对纪律规矩的淡漠和对权力运行的放任;其根子在思想、
表现在作风、发酵在生态。整治的目的不仅是清除“显性行为”,
更要铲除“隐性土壤”,祛除“近利心理”和“小节无碍”思维。
四是对标要求,把准从严治党的着力点。推进专项整治,是
巩固八项规定成果、推动作风建设常态长效的关键一步;是对领
导干部政治素养、群众立场的集中检验。只有通过一轮又一轮的
对表对标、起底起底,才能不断净化政治生态、涵养清正风气。
二、全面起底,强化问题线索排查的深度广度
在自查阶段,我坚持把“严”和“实”贯穿始终,对标对表、
逐项梳理,从家庭事务到公务往来、从重要节点到日常细节,做
到不留盲区、不落死角,力求查得清、改得透、立得住。
一是聚焦关键节点,逐项排查重点情形。围绕节假日、婚丧
喜庆、调动升迁、重要项目等敏感时点,深入排查是否存在借机
收送礼品礼金情形;对本人及家庭成员过去涉及的“红包”“卡
券”“礼品”往来,逐一回溯、逐笔核查,不放过任何可疑之处、
不遗漏任何风险事项。
二是围绕重点领域,延伸排查隐性变异。聚焦日常办公、业
务协调、政策倾斜、资源分配等高频环节,深入排查是否存在
以服务之名行输送之实、以个人关系谋资源便利等隐性违规;同
步检视是否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