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县安委会2025年第二次全体成
员会议、安全生产大检查动员部
署暨防汛减灾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利用周末时间召开这个会议,既是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安全生产
和防汛救灾工作会议精神的“规定动作”,也是立足我县当前季节特点、风险形势召开
的“关键动作”。从上周市应急管理局通报的全省1-7月生产安全事故数据看,我县工
矿商贸领域事故起数同比上升3.2%,虽然绝对值不大,但暴露出的问题值得高度警
惕;再看气象部门预测,未来15天我县将有3轮强降雨过程,累计降雨量可能突破历
史同期极值,乌江支流**河水位已超警戒线0.8米——可以说,当前我们正面临“安全
生产压力叠加、防汛减灾形势紧迫”的双重挑战。刚才,县应急管理局、水利局分别
通报了前期工作和隐患排查情况,**副县长宣读了《全县安全生产大检查实施方
案》,这些文件我都仔细看了,针对性很强,但关键是要“落下去、见实效”。下
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清醒认识当前安全风险的“变与不变”
为什么说“时时放心不下”?因为风险不会因为我们开了会就消失,隐患不会因为
我们强调了就自动整改。从近期调研和督查情况看,我县安全生产和防汛减灾工作
存在三个“没想到”:
第一个“没想到”是传统领域的“老问题”换了“新马甲”。比如危化品领域,过去
我们重点抓的是生产环节的泄漏风险,但现在**新能源公司的锂电池储存仓库暴露
出“温控系统老化+消防设施维护不到位”的复合型隐患;矿山领域,虽然关闭了3处小
煤矿,但**石料厂的边坡治理存在“重排险、轻监测”问题,上周市应急局专家用无人
机扫描发现,3号采场局部坡面出现0.5毫米/日的加速位移,这在雨季可能引发小型
滑坡。这说明,随着产业转型,传统风险正在向“技术型、隐蔽型”演变,我们的监管
思路必须跟着转。
第二个“没想到”是新兴业态的“小散弱”成了“大隐患”。近年来,我县农村电
商、冷链物流快速发展,但配套的安全设施没跟上。比如**镇的农村快递分拨中
心,为了节省成本,将货物堆放在二楼夹层,消防通道仅留0.8米宽,一旦发生火
灾,连消防水带都铺不开;再比如城乡接合部的“家庭式作坊”,**村3家家具厂共用
一个配电房,电线像“蜘蛛网”一样搭在木料堆上,上周县消防大队突击检查时,现场
还有人在使用热得快烧水——这些“小场所”看似不起眼,一旦出事就是“大事件”。
第三个“没想到”是干部群众的“麻痹心”盖过了“警惕性”。前几天我暗访**水
库,发现防汛值班表上写的“24小时值守”,但下午3点值班室却空无一人,直到打电
话才把人叫回来;在**社区调研时,社区干部说“今年雨水少,防汛物资可以缓一
缓”,但打开仓库一看,救生衣破了洞还在用,沙袋里装的是碎砖头;更让人揪心的
是,部分企业主把“安全培训”当任务,上周**建材公司组织的培训,签到表上有23人
签字,但现场点名只有15人在,后来一查,不少人让门卫代签了——这些现象背
后,是“口头重视、行动打折”的形式主义,是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极不负责。
同志们,安全生产没有“淡季”,防汛减灾没有“局外人”。我们常说“万无一失、一
失万无”,但“一失”的代价可能是几个家庭的破碎,是几代人的伤痛,是我们无法向
组织和群众交代的“政治责任”。必须把“时时放心不下”刻进骨子里,把“事事落实到
位”抓在每一天。
二、以“事事落实到位”的硬举措,织密织牢安全发展的“防护网”
这次安全生产大检查和防汛减灾工作,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
向”,重点抓好“三个聚焦”:
(一)聚焦“隐患清零”,打一场安全生产大检查的“攻坚战”。这次大检查不
是“走过场”,而是要“翻箱倒柜”“动真碰硬”。一要突出“全领域”。覆盖危化品、矿山、
建筑施工、交通运输、燃气、消防、特种设备等12个重点行业,特别是要对近3年发
生过事故的企业“回头看”,对挂牌督办的重大隐患“再体检”。比如,针对农村自建
房,要重点检查用作经营场所的房屋是否经过安全鉴定,**镇上月排查出12栋D级危
房,必须在本月底前完成人员清退和拆除。二要突出“深排查”。不能只查“表面问
题”,要像医生做“CT”一样查“病灶”。县应急管理局要牵头组建5个专项督查组,采
取“四不两直”方式,对企业车间、工地现场、河道堤坝开展“地毯式”检查;各乡
镇(街道)要发动村(社区)干部、党员中心户,对辖区内的池塘、水库、山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