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提升内涵发展能效——在专题学习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研讨交流会上的发言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提升内涵发 展能效——在专题学习中央城市 工作会议精神研讨交流会上的发言 同志们: 这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是在我国城镇化发展进入新阶段、城市工作面临新形 势新任务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深刻分析我国城市发展的历 史方位、时代特征,系统擘画了做好新时代城市工作的宏伟蓝图和实践路径,为我 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高屋 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科学回答了城市建设发展为了谁、依靠谁以及建设什 么样的城市、怎样建设城市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城市 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作为常务副市长,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 们必须深入学习领会,准确把握精神实质,统一思想认识,紧密结合实际,切实抓 好贯彻落实,坚定不移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转化为推动城市高 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一、深学细悟笃行,把准新时代城市发展历史坐标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思想灯塔和行 动纲领。深入学习领会、全面准确把握,是做好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城市工作的前 提和基础。这要求我们站在服务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深刻理解其核心 要义与实践要求,确保城市发展方向始终与党中央要求高度一致。习近平总书记强 调,“城市建设必须把让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深刻阐述了城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 脚点。 (一)握紧发展方向盘,深刻把握城市发展的历史方位与核心遵循。当前,我 国城镇化进程已迈入从“量的快速扩张”转向“质的全面提升”的关键跃升期,城市发 展动能正经历着根本性转变。这标志着城市工作将更多地在存量空间中精耕细作、 在内涵提升上寻求突破。中央会议对此作出了精准判断,并确立了以习近平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内涵式发展 的总基调和战略部署。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 述,特别是关于“人民城市”、“有机生命体”、“内涵式发展”等一系列重大论断,是贯 穿会议精神的灵魂与主线。这要求我们必须摒弃“摊大饼”式的粗放路径,坚持以人民 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治理效能、人居环境和安全韧性作为核 心价值追求。理解这个方位转变和遵循要求,关键在于洞察城市发展规律演进的深 层逻辑,认清城市发展矛盾变化的核心焦点,从而自觉将城市工作融入中国式现代 化建设的宏大叙事中统筹谋划,确保我们的规划建设治理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稳 步前进。 (二)校准人民坐标轴,深刻把握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本质要求。“人民城 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是党的根本宗旨在城市发展领域的具体体现 和生动实践,也是中央会议反复强调的核心立场。现代化人民城市的根本目标,不 仅仅在于物质空间的宏伟壮观,更在于其是否能承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多元需求与 热切向往。这种城市的本质要求,体现在“现代化”与“人民性”的高度统一。它要求 城市必须是宜居的,即人居环境优美、公共服务便捷、社区和谐包容;必须是韧性 的,即能够有效抵御各种风险挑战,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必须是智慧的,即运 用科技赋能,提升治理精准度和服务响应速度;必须是创新的,即不断激发内生活 力,提供广阔的就业和发展平台;必须是美丽的,即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 是文明的,即传承历史文脉,弘扬核心价值。深刻把握这一本质要求,就是要求我 们在城市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项决策中,都要站稳人民立场,充分尊重人民主 体地位,切实回应群众关切,聚焦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真正做到发展为了 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城市成为广大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 活的坚实载体。 (三)聚焦内涵突破口,深刻把握城市发展动力转换的战略部署。中央会议明 确指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必须从增量扩张向内涵提质彻底转变,这是适应新 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实现这一战略转向的核心,在于动力的转 换与能级的提升。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必须深刻认识到创新是驱动城市内涵式 发展的核心引擎。城市作为要素资源的集聚高地,理应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战 场。这意味着要精心培育创新生态,促进科技、产业、人才等高端要素高效流动与 深度融合,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提升城市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势。另一方 面,必须深刻把握改革是释放城市深层活力的关键一招。聚焦制约城市高质量发展 的体制机制障碍,勇于推进规划、建设、管理、户籍、土地、投融资等重点领域的 改革突破,破除堵点难点。同时,要全方位扩大高水平开放,充分发挥城市在“双循 环”中的关键枢纽作用,积极融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此外,必须深刻理解城市更新 行动作为重要抓手的深远意义。它不是简单的大拆大建,而是通过系统性、渐进式 的空间重构、功能再造和环境提升,唤醒城市沉睡资产,激活区域潜能,是实现内 涵式、集约化发展的核心路径。因此,推动城市发展动力转换,要求我们必须在创 新、改革、开放、更新上持续用力、久久为功。 二、聚焦关键路径,统筹推进城市治理能级跃升 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关键在于将宏大的战略部署细化为清晰的具 体路径,找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突破口与着力点。当前,城市工作的复杂性、系统 性前所未有,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强化顶层设计,突出工作重点。习近平 总书记强调,“城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立足发展实 际和我分管领域工作,需重点围绕以下四大核心任务攻坚发力。 (一)强化规划引领力,优化城市空间载体功能。科学的规划是龙头、是蓝 图、是法治,是推动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先导和基础。会议提出“着力优化现代化城 市体系”的首要任务,正是要解决“建什么”的顶层设计问题。作为常务副市长,必须 牢牢牵住规划这个“牛鼻子”。一是提级谋划空间战略格局。紧紧围绕提升综合承载 力和竞争力,深度融入国家区域重大战略,精准定位自身在国家和省域发展格局中 的功能坐标。要立足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目标,强化市域国土空间规划的战略引 领和刚性管控,推动“多规合一”真正落地见效。科学划定“三区三线”,优化生产、生 活、生态空间布局,构建疏密有度、错落有致、功能复合的空间秩序,切实防止城 市无序蔓延。二是精细编织民生空间网络。坚持人口、产业、城镇、交通、公共服 务“五位一体”协同规划。前瞻性、科学化布局就业中心、居住社区、公共服务设施、 商业网点与交通枢纽,着力解决职住失衡、钟摆交通等城市病。特别要聚焦“一老一 小”、中低收入群体需求,补齐教育、医疗、养老、托育、文化体育等设施短板,打 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完善社区治理单元规划,强化共建共享共治。三是系统提升 交通运行效能。坚持“公交优先”、“慢行友好”理念,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 交为基础、慢行系统为延伸的多层次绿色高效交通体系。优化道路网结构,畅通城 市“微循环”,重点破解堵点、打通断点。加快推进智慧交通建设,运用大数据优化交 通组织管理,提升运行效率和出行体验,让城市更畅通、更便捷。 (二)激发创新驱动力,锻造城市核心竞争力。创新是城市发展永续的生命 线,是引领内涵式发展的第一动力。会议将“建设富有活力的创新城市”作为核心任务 之一,指明了动能转换的主攻方向。XX市必须牢牢把握这一关键,全力提升核心竞 争力。一是打造协同创新生态雨林。聚焦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地方经济 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本市创新优势资源(如高校、科研机构),搭建产学研用深 度融合的高能级平台,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深入实施科技企 业“倍增计划”等,壮大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群体。优化政策供给,营 造激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环境。二是深化关键领域改革攻坚。围绕激发市场主 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纵深推进营商环境重点领域改革迭代升级。借鉴复制先进地 区经验,在要素市场化配置、投融资体制改革、包容审慎监管等方面大胆探索。持 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破除隐形壁垒,保障各类 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要素、公平参与竞争、同等受到保护。三是构建开放合作 新格局。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着力建设XX自贸区联动区、重要物流节点的开 放门户。深化国内外经贸合作与文化交流,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全力建设高能级 开放平台,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利用“双循环”枢纽功能,集聚全球高端要素 资源,提升城市的经济辐射力和资源配置力。 (三)筑牢品质支撑力,创建宜业宜居乐享家园。城市的核心是人,高品质的 人居环境是现代化人民城市最直观的体现。会议将建设“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作为 核心目标,我们必须集中力量解决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