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上的研讨发言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上的 研讨发言 同志们: 今天,我们利用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的机会,专题学 习《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作 为一名长期从事文秘工作的基层干部,同时也是县委班子的一员, 我结合近段时间逐字逐句研读《条例》原文、深入基层调研了解 实际情况的体会,围绕“学深悟透、知行合一、长效落实”三个 方面,谈几点认识和思考,不当之处,请各位同志批评指正。 一、提高政治站位,从“两个维护”的高度深刻把握《条例》 的核心要义,坚决杜绝“学用脱节”的形式主义倾向 《条例》是党中央站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的战略高度,针对党政机关资源浪费、作风漂浮等问题出台的重 要制度规范,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操作指南”。我在学习 中深切体会到,《条例》的每一条款都紧扣“节约”二字,但绝 不是简单的“省吃俭用”,而是蕴含着“以俭修身、以俭兴业” 的政治逻辑、“量入为出、精打细算”的经济逻辑、“上行下效、 风化于成”的社会逻辑。 从政治属性看,《条例》是检验党员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 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的“试金石”。我在基层调研中发现,个别 干部存在“小错无妨”的侥幸心理,认为“一张纸、一顿饭、一 度电”的浪费是“小事”,甚至把“热情接待”“体面办公”等同 于“重视工作”。比如,去年审计发现某乡镇在承办县级会议时, 未按规定使用电子政务平台,而是印刷了 500 份纸质材料,其中 200 份会后未拆封直接封存;个别单位办公耗材管理混乱,打印 机硒鼓“只换不灌”,一年浪费的耗材费用相当于 3 名基层干部 的全年绩效工资。这些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折射出的是部 分干部对“过紧日子”的政治要求认识不到位,本质上是政治站 位不高、纪律意识淡薄的表现。《条例》明确将“厉行节约反对 浪费”纳入党政机关作风建设重要内容,就是要通过制度约束, 让“节约”成为党员干部的政治自觉,真正把“两个维护”落实 到具体行动上。 从发展需求看,《条例》是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的“助推 器”。我县作为传统农业大县,财政自给率不足 35%,但去年全 县行政运行经费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 18.7%,高于全省平均水 平 2.3 个百分点。今年年初,我在走访企业时,一位扎根我县 20 年的企业家坦言:“企业现在过紧日子是为了长远发展,政府如 果能带头节约,我们更有信心跟着干。”这句话让我深受触动。 当前,我县正处于“产业转型突破年”,急需把有限的财政资金 用在“刀刃上”——比如,今年我们压减非刚性支出 1200 万元, 全部投入到特色农业产业园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直接带动 2000 余户农户增收。这让我更深刻认识到:党政机关节约的不是 “钱”,而是发展的“资源”;反对的不是“浪费”,而是低效的 “消耗”。《条例》的落实,本质上是为高质量发展腾出空间、 攒足后劲。 从民生情怀看,《条例》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连心桥”。 我在乡镇工作时,曾遇到一位老大娘到镇政府办事,看到干部办 公室的空调开得很低,忍不住说:“俺家夏天开风扇都舍不得, 你们咋这么‘阔气’?”这句话像一根针,扎得我心里发疼。近 年来,尽管我们持续整治“四风”,但仍有个别单位存在“门好 进、脸好看、事难办”的隐性浪费——比如,有的干部下村调研 “层层陪同”,前呼后拥浪费人力;有的会议“一开了之”,会后 跟踪问效流于形式,导致政策落实“空转”;有的窗口单位“重 留痕、轻服务”,重复要求群众提供证明材料,既增加群众负担, 又浪费行政成本。《条例》中“坚持从严从简、坚持依法依规、 坚持总量控制、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公开透明”的 20 字原则, 正是对“为民务实清廉”的具体诠释。只有让党政机关“紧起 来”,群众才能“暖起来”;只有把“浪费”的钱省下来,才能把 “惠民”的事办实在。 二、聚焦关键环节,从“细微处”发力推动节约集约成为行 动自觉,坚决防止“重留痕、轻实效”的表面文章 《条例》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执行的关键在细节。我在梳理 全县近年来的浪费案例时发现,问题主要集中在“文山会海”“舌 尖上的浪费”“楼堂馆所超标”“资源闲置”四个领域。针对这些 问题,我们必须坚持“靶向治疗”,从具体人、具体事、具体环 节抓起,让节约集约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行动。 第一,紧盯“文山会海”,让“减负”真正惠及基层。去年, 我们开展“基层减负”专项督查,发现某县直部门一年发文 327 件,其中 15%是“已明确的事项重复发文”“已部署的工作层层 转发”;全县三级干部会议最多的月份开了 9 场,有的干部一个 月有 20 天在开会。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严格落实《条例》中“严 控会议活动规格、规模和时间”“提高文件简报质量时效”的要 求,今年制定出台《县委县政府文件会议精简负面清单》,明确 “未经县委县政府批准,部门不得自行召开全县性会议”“一般 性工作部署会不超过 1 小时”“文件篇幅控制在 1500 字以内”等 硬指标。今年上半年,全县发文数量同比下降 28%,会议数量同 比下降 35%,基层干部普遍反映“有了更多时间走村入户”。比 如,县农业农村局干部老张说:“以前一个月要写 10 多份汇报材 料,现在把更多精力放在田间地头,帮村里解决了 3 个灌溉设施 老化的问题,群众见了面都主动打招呼。”这说明,文风会风的 转变,直接密切了党群关系。 第二,严管“舌尖上的浪费”,让“光盘行动”成为新常态。 公务接待是群众关注的“敏感点”,也是浪费的“重灾区”。过去, 我县个别单位存在“超标准接待”“借调研之名搞聚餐”“以会议 费名义报销餐费”等问题。去年,县纪委监委查处了一起某单位 以“招商考察”为名,组织 12 人违规聚餐,消费 2800 元的典型 案例。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严格执行《条例》中“公务接待实行 清单制度”“严格控制陪餐人数”“禁止提供高档菜肴和野生保 护动物”等规定,创新推行“公务接待三项改革”:一是“阳光 公示”,每月在县政府网站公开全县公务接待批次、人数、费用, 接受社会监督;二是“标准前置”,修订《公务接待管理办法》, 明确“早餐 30 元/人、午餐 50 元/人、晚餐 60 元/人”的限额标 准,超支部分由个人承担;三是“源头管控”,取消所有单位“小 食堂”,统一由县机关事务服务中心集中供餐,实行“刷脸就餐、 按需取餐”。今年 1-7 月,全县公务接待费用同比下降 42%,群 众通过“随手拍”平台举报的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