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市直机关2025年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专题会议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市直机关2025年七下八上 防汛关键期专题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市直机关“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专题会 议,意义重大、责任重大。主要是深入贯彻落实践行习近平总书 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和在河南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 关于防汛救灾工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切实把确保人民 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实处”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 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关于防汛工作的决策部署,深入分析 当前面临的水旱灾害防御形势,系统部署关键时期各项应对措 施。这次会议不仅是形势研判会,更是战前动员会。全市上下必 须清醒认识极端天气易发多发、安全风险交织叠加的严峻复杂局 面,时刻绷紧防汛抗灾这根弦,切实增强“时时放心不下”的责 任感,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实举措,坚决守住防汛安全底 线、守牢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防线,全力保障城市有序运行、 社会大局稳定。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科学研判形势,把握关键节点,织密监测预警“天罗地 网” 当前,我市已全面进入“七下八上”防汛最关键阶段,亦是 考验防汛工作成效的核心期。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健全 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坚持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做 好此阶段工作,必须建立在对风险隐患的精准识别和对趋势演变 的科学预判基础之上。因此,我们要聚焦短板弱项,深化风险意 识,提升预见能力,以工作的主动性应对灾害的不确定性,确保 在风险挑战面前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 (一)风险识别要广度深度并举。全面客观分析2025年我市 汛期面临的气候水文特点和灾害风险形势是工作前提。要系统梳 理历史灾情数据,尤其关注近年极端降雨事件特点和规律,准确 把握厄尔尼诺/拉尼娜等气候现象对本年降水分布、强度、时空 特征产生的潜在影响。深化与气象、水文、自然资源等部门的数 据共享和联合会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短时临近预报、重点 区域雨情水情滚动分析和地质灾害风险动态评估。重点关注主要 河流及中小河流的水情变化,特别是超警、超保和流域性洪水的 可能性;密切关注城市重点低洼区域、下沉式立交、地下空间内 涝风险;警惕强降水引发的中小水库、淤地坝安全及山洪地质灾 害;同时兼顾流域性洪水可能引发的堤防险情、分洪蓄滞洪区运 用的潜在影响评估,确保风险研判覆盖全面、指向精准、信息透 彻。必须深刻认识到,精准识别风险是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和基 础。 (二)隐患整治要清仓见底无遗。排查整治是消除风险隐患 的最直接手段。要坚持问题导向,常态化、动态化开展覆盖江河 湖库、城市防汛、山洪灾害、地质灾害等领域的风险隐患排查治 理工作。聚焦防洪工程设施,尤其是病险水库、险工险段、重要 堤防涵闸的巡查排险和除险加固;紧盯城市排水管渠、泵站、涵 洞、易积水点、下穿通道、在建涉水工程等关键部位的隐患排查 和疏浚维护;严密防范山洪灾害易发区、地质滑坡崩塌隐患点、 尾矿库等重点区域安全。要压实主体责任,严格落实“谁检查、 谁签字、谁负责”的要求,建立完善排查、登记、评估、治理、 销号闭环管理机制。对已发现的隐患,必须明确整改时限、标准 和责任单位,限期整改到位;对新发现的隐患,必须即查即改、 动态清零,确保工程安全度汛、设施运行有效。要以钉钉子精神 推动隐患整治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三)预案修订要实战实用管用。科学精准、实操性强的应 急预案是应对灾害、组织抢险的行动指南。要紧密围绕习近平总 书记关于“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 分,承担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 重要职责”的论述要求,全面复盘总结近年来防汛抢险,特别是 应急处置中的经验教训,对照暴露出的问题和短板,立足防大 汛、抢大险、救大灾需要,系统修订完善各类防汛应急预案、抢 险救援方案和紧急避难转移安置方案。预案修订要突出针对性和 可操作性,确保流程清晰、措施具体、责任明确、衔接顺畅。要 重点细化人员转移避险的具体路线、安置点、责任人、运输工具 及特殊人群(如老人、儿童、病患、残疾人等)的帮扶措施;明 确危险区、警戒区、安全区划分原则;强化水利工程调度、洪水 防御、城市排涝、应急抢险各环节的指挥协调机制;规范预警信 息发布内容、频次、渠道和责任主体。要严格落实预案演练制 度,通过全流程、多场景实战化演练检验预案的实用性、磨合队 伍协同性、提升公众响应能力,确保预案能用、管用、好用。 二、聚焦重点领域,筑牢工程体系,打造防洪减灾“铜墙铁 壁” 科学完备的水利工程体系是防汛抗旱的坚实基础。习近平总 书记明确指出,“要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水旱灾害防御 能力”。我们必须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运行调度,突出保护 重点,以扎实的物防、技防能力支撑打赢防汛硬仗,最大限度发 挥工程防洪减灾效益。 (一)水利工程调度要精细联动。科学调度是水利工程发挥 防洪减灾效益的核心环节。要坚持流域“一盘棋”思想,强化防 洪、供水、生态等多目标统筹,遵循既定调度规程,实施精细化 联合调度。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加强对大型水库、骨干河道枢 纽工程的实时监控和科学调控,密切关注上游来水和降雨预 报,加强联合会商预判,精准把握泄洪时机和流量,既要有效发 挥拦洪削峰作用,减轻下游河道防洪压力,又要确保水库大坝自 身安全,并为后续可能出现的洪峰预留充足库容。要高度关注江 河堤防安全运行状态,加强日常巡堤查险和重点险工险段监 测,备足防汛物料和抢险力量,确保一旦发现险情能够快速有效 处置。强化江河闸坝等控制性工程的调度联动,充分发挥工程体 系的整体防洪效能。 (二)监测预警能力要智能精准。及时精准的预警信息是赢 得抢险避险先机的关键。要持续加大投入,加密布设雨量、水 位、流量、墒情、视频监控等自动监测站点,特别是要提升山洪 灾害易发区、小型水库、薄弱堤段、城市重点低洼易涝区的监测 密度和覆盖范围。加快应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地理信 息系统等现代技术,整合升级监测预警平台,优化信息采集、传 输、处理、分析和发布流程,着力提升短历时强降水、中小河流 洪水、山洪地质灾害的预警精准度和提前量。健全预警信息分级 发布标准和直达责任人的“叫应”机制,确保预警信息发得出、 收得到、看得懂、用得上,实现监测更全面、预警更及时、研判 更智能。要打通预警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确保信息快速直 达基层一线和受影响人群。 (三)人员避险转移要果断高效。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是 防汛救灾的首要任务和最终目标。要坚决落实“避险为要”的要 求,把转移避险作为防御山洪、地质灾害、蓄滞洪区启用等高风 险情景下保护人民生命安全的刚性措施。要基于精准的预报预警 和风险研判,严格执行“三个紧急撤离”(危险隐患点强降雨时 紧急撤离、隐患点发生异常险情时紧急撤离、对隐患点险情不能 准确判断时紧急撤离)要求,提前部署避险转移工作。要细化转 移对象台账(尤其是老弱病残幼孕等特殊群体),精准锁定转移 人员;明确转移路线标识,确保安全快捷;落实避难场所管理责 任,保障基本生活需求;加强转移途中的安全保障和组织管 理,严防次生灾害。转移指令必须坚决果断、执行必须迅速彻 底、保障必须全面到位,确保应转尽转、应转早转、不落一人。 (四)城市内涝防御要系统治理。城市是防汛的重中之 重,内涝防治关乎城市正常运转和市民生活秩序。必须坚持系统 思维,将排水防涝设施能力的提升融入城市更新行动和新城建理 念全过程。要聚焦易涝积水点、地下空间、立交桥、下沉广场 等“风险点”,加快推进管网新建改造、泵站升级扩容、行泄通 道疏通、河湖水系连通和调蓄设施建设。强化城市排水设施运行 维护,汛前完成雨水箅子、检查井、排水管渠、泵站的全面清淤 疏浚和检修保养。落实强排措施和临时防涝抢险设备布设。严格 执行城市内涝灾害预警响应机制,在强降雨来临前及时对隧道涵 洞等地下空间采取封闭管控,对交通出行进行合理引导。将海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