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县局党课上的讲话:坚
守初心使命 共筑清廉党风
同志们:
今天是2025年8月*日,凌晨的县城刚下过一场阵雨,空气里
还带着青草的湿润。刚才路过办公楼大厅,看见新入职的小周
正踮着脚擦“人民公安为人民”的警徽,抹布掠过“2023年度
全省优秀公安局”的奖牌时,停顿了片刻——那奖牌上还留着
去年台风天他跟着老民警转移独居老人的雨水印子。这个场景
让我想起二十年前刚入警时,师傅拍着我肩膀说的话:“咱这
身警服,穿在身上是责任,贴在心里是信仰。”二十多年过
去,警服换了几茬样式,不变的是肩章上的警徽始终滚烫,是
群众遇到困难时喊的那声“警察同志”依然滚烫。
今天,借这个机会,我想和大家聊聊“初心”与“清
廉”——这两个词,既是公安队伍的“根”,也是我们每一名
党员民警的“魂”。
一、从红色基因里找“初心原点”,弄清楚“我是谁、为了
谁”
上周整理档案时,翻到一本1952年的老笔记本,是咱们县公
安局第一任局长张青山同志的。泛黄的纸页上,字迹工整地记
着:“7月15日,西关村王大娘家耕牛被盗,带民警冒雨追
查30里,于深夜11点在邻县集市寻回。王大娘塞来两个热乎的
红薯,推辞不过,收下一个——明天给队里炊事班改善伙
食。”笔记本最后一页,夹着一张褪色的黑白照片:年轻的张
局长穿着洗得发白的警服,蹲在田埂上,和王大娘、小孙子一
起啃红薯,身后是挑着水桶的村民,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笑。
这就是咱们公安队伍的“初心原点”。从中央特科的“隐秘
战线”到新时代的“枫桥经验”,从“有困难找警察”的承诺
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担当,人民公安的初心从来都不
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刻在每一次出警里、融在每一句“别
怕,有我”里的温度。
这些年,咱们县局也涌现出很多“张青山式”的民警。比如
退休老民警李建国,退休五年了还坚持每周三到社区警务
室“坐班”,帮独居老人代买药品、教留守儿童写作业,他
说:“我的警号虽然退休了,但‘警察’二字刻在骨头里,一
天也不能闲。”再比如刑侦大队大队长王浩,去年侦破系列盗
窃案时,嫌疑人家属托人送来5万元“辛苦费”,他当场严词拒
绝:“破了案,群众的安全感就是最好的‘辛苦费’。”这些
故事里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最朴素的行动诠释了什么
是“人民公安为人民”。
可也要清醒看到,个别同志的“初心”正在“蒙尘”。比如
今年3月,巡特警大队一名辅警在处置纠纷时,接受当事人递来
的香烟,虽然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但在群众中造成了不良影
响;还有个别窗口民警,对群众咨询的户籍业务“打官
腔”“踢皮球”,被群众投诉到省长信箱。这些看似“小问
题”,实则是初心淡化的信号。同志们,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
民给的,不是用来谋私的;我们穿的警服是“保护色”,不
是“特权衣”。
二、在“烟火气”里验“忠诚成色”,答好“怎么干、干得
好”
今年夏天,咱们县遭遇了60年一遇的强降雨。7月20日凌
晨3点,马鞍镇河堤出现管涌,派出所所长陈强带着12名民警辅
警,在齐腰深的洪水中连续奋战18个小时,用身体筑起“人
墙”封堵缺口;7月22日,县城老城区积水过膝,交警大队民警
赵晓雯把执勤头盔给了被困的老人,自己淋得浑身湿透,却笑
着说:“我年轻,扛冻!”这些天,全局民警平均每天睡眠不
足4小时,但没有一个人退缩——因为我们知道,群众家里的一
盏灯、老人床头的一杯热水、孩子放学路上的一份安全,比什
么都重要。
这就是咱们的“当下事”:不是坐在办公室里写材料,而是
蹲在田间地头调解邻里纠纷;不是盯着考核指标“刷数
据”,而是走进社区网格听群众“吐槽”;不是被动应对警
情,而是主动排查隐患。就像咱们正在推进的“百日缉毒”专
项行动,禁毒大队民警老周带着队员在毒贩可能出没的城乡结
合部蹲守21天,晒得黝黑不说,鞋底都磨破了3双,最终打掉一
个跨区域贩毒团伙;还有“反诈攻坚”行动中,派出所民警把
反诈宣传编成地方戏曲,在村头广场搭台演出,今年上半年全
县电信诈骗发案数同比下降37%——这些成绩,不是靠“坐在屋
里想办法”,而是靠“脚下沾泥、心中有民”干出来的。
可也有少数同志把“履职”当成了“应付”。比如个别民警
在接处警时,习惯说“这事儿不归我们管”“等领导批了再
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