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市林业局局长任期内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述职报告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市林业局局长任期内履行 经济责任情况的述职报告 审计组: 根据市委组织部和本次离任审计工作的统一安排,我将2022年8月至2025年8月 担任*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期间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向审计组作如下书面报 告,请予审查。任职三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林业局的有力指导 下,我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 态文明思想,团结带领全局干部职工,紧紧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核心理 念,以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为己任,忠诚履职、担当作为,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产 业发展和民生改善,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本人任职基本情况与单位发展概况 我于2022年8月被任命为*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主持市林业局全面工 作,并作为第一责任人,对全局的经济活动和财政资金安全负总责。*市林业局是市 政府主管全市林业和草原工作的职能部门,内设办公室、规划财务科、生态保护修 复科、森林资源管理科、林业改革发展科、国有林场和种苗管理科、行政审批科 等8个职能科室,下辖市森林防火中心、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市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支 队等6个事业单位。全局系统现有在编干部职工285人,其中高级工程师28人,工程 师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96人。我任职之初,*林业正处于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型 升级的关键时期。三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局同仁的共同努力 下,全市林业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截至2024年底,与2021年底相 比,主要指标实现跨越式增长。森林资源持续增长。全市森林覆盖率由62.8%提升 至64.5%,增加了1.7个百分点;森林蓄积量由1.58亿立方米增长至1.75亿立方 米,净增1700万立方米。林业经济量质齐升。全市林业综合产值由2021年的680亿元 增长至2024年的820亿元,年均增长6.4%,其中林下经济全产业链产值由不足80亿元 突破至135亿元,成为山区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生态服务功能显著增强。全市 林地保有量稳定在2800万亩以上,湿地保护率达到60%,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康养基地3个、省级森林康养基地12个,生态旅游及康养产业年接 待游客突破800万人次,综合收入超过50亿元。财政保障能力稳步提升。三年来,我 局累计争取中央、省级林业专项资金18.6亿元,撬动社会资本投入林业建设超 过50亿元,为全市林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 二、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经济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情况 任职期间,我始终将学习、领会和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的重大经 济方针政策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工作遵循,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推动各项决 策部署在*林业系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一)坚定不移贯彻“两山”理念,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我深刻认识到*作为 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战略地位,始终将生态保护置于最优先位置。一是全面落 实“长江大保护”战略部署。针对*地处长江一级支流*河、*流域的实际,我牵头组织 编制并实施了《*市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规划(2023-2030)》。三年来,我们累 计投入资金*亿元,重点实施了*河、*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石漠化治理和森林质 量精准提升工程。例如,我们成功申报并实施了总投资达*万元的“*河及*流域外来入 侵生物防控体系建设项目”,其中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万元,有效遏制了互花米草等 外来物种的扩散,保护了流域生物多样性。二是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目标。我组 织全局力量,率先在全省开展林业碳汇资源调查与潜力评估工作。制定了《*市林业 碳汇能力提升行动方案》,通过实施大规模国土绿化、森林抚育和退化林修复,三 年来累计完成营造林150万亩,森林抚育280万亩,预计年均新增碳汇量超过200万 吨。我们还积极探索林业碳汇交易,与数家大型企业达成碳汇购买意向协议,为生 态价值的实现开辟了新路径。三是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和生态红线政策。在各项林业 工程项目规划和实施中,我始终坚持“保护优先”原则,坚决守住林地和草地两条红 线。三年来,我局审批的各类建设项目使用林地申请中,无一例突破生态保护红 线,林地占用征收补偿标准均按最高上限执行,有力保障了国家生态安全和被征地 林农的合法权益。 (二)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绿色富民产业。我坚决执行中央关于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将林业工作与“三农”工作紧密结合,把生态优势转化 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一是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我将林下经济作为巩固拓展脱贫 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抓手。亲自挂帅成立了“*市林下经济发展工作专 班”,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三年来,全市累计投入林下经济发展专项资 金*亿元,重点扶持发展了林下中药材、林下菌、林下养殖和林下生态旅游四大模 式。到2024年底,全市林下经济利用面积达到650万亩,全产业链产值突破*亿 元,带动超过15万户林农户均年增收*元以上。特别是在*、*等县,我们推广 的“林+菌”“林+药”模式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二是推动林业产业转型升级。针对我 市林业产业“小、散、弱”的现状,我主导制定了《*市竹产业和山桐子产业发展三年 行动计划》。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培育专业合作社、建设标准化基地等措施,推动 产业集聚发展。三年来,全市新增高产笋用竹林15万亩,改造低产竹林40万亩;发 展山桐子等特色经济林30万亩。我们成功引进了总投资*亿元的“华康纸业”竹浆纸一 体化项目,预计投产后年产值可达*亿元,解决就业800余人。三是落实惠企纾困政 策。在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压力下,我坚决执行国家减税降费、助企纾困的各项政 策。组织全局干部对全市286家规模以上林业企业进行“一对一”包保服务,宣传政 策、解决难题。三年来,累计为林业企业协调办理林权抵押贷款*亿元,帮助企业享 受各类税费减免及补贴超过*万元,有效稳定了林业市场主体的信心和活力。 三、重要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的制定、执行和效果情况 任职期间,我坚持规划引领、科学决策,围绕*林业长远发展,牵头制定并组织 实施了一系列具有全局性、前瞻性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牵头制定并实施《*市林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后半程行动方 案。决策背景与制定过程。2022年下半年,为确保“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圆满完 成,我组织全局骨干力量,结合最新的国家政策导向和市情林情,历时4个月,深 入15个县(市、区)调研,召开30余场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制定了《“十四五”规 划后半程冲刺行动方案》。该方案明确了“生态筑基、产业富民、改革赋能、科技兴 林”四大战略,并分解为十大重点工程和35项具体任务。执行与效果。方案实施以 来,各项工作扎实推进。一是“千万亩”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工程。作为方案的“一号 工程”,我们成功将*纳入国家储备林建设重点区域。三年来,累计完成国家储备林建 设任务280万亩,获得中央及省级项目资金补助*亿元,不仅提升了木材战略储备能 力,也为项目区群众带来了超过*亿元的劳务收入和土地流转收入。二是*河流域珍 稀特有树种保护与培育工程。投入专项资金3500万元,建立了全国最大的“桫椤迁地 保护基地”,成功繁育珍稀树苗50万株,并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推广种植,形 成了集生态保护、科研科普、旅游观光为一体的产业链条。三是“森林康养”品牌打造 工程。我们出台了《*市促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在资金、用地、人才 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三年来,全市新增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3个,省级5个,*“红色 圣地·绿色天堂”的康养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成为旅游产业的新增长点。 (二)创新出台《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促进林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实施意 见》。决策背景与制定过程。针对我市集体林地“产权固化、经营僵化”的普遍问 题,我深刻认识到必须通过深化改革来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我亲自带队赴福建 三明、浙江安吉等改革先进地区学习考察,结合*实际,提出了“三权分置、多权发 力”的改革思路。该《意见》在市委深改委会议上获得通过,成为指导全市林改工作 的纲领性文件。执行与效果。一是盘活林权资源。鼓励林农通过出租、转包、入股 等方式流转林地经营权,三年来全市新增林地流转面积120万亩,培育家庭林场、专 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800余家。二是破解融资难题。联合市金融办、人民银 行*中心支行,创新推出“林权收储兜底贷”“林业经营收益权质押贷”等金融产品。截 至2025年6月,全市林权抵押贷款余额达到*亿元,较2022年初翻了一番,有效解决 了林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三是提升经营效益。通过适度规模经 营,林地得到了更加科学、高效地利用。据抽样调查,流转后的林地单位面积产出 平均提高了35%以上,林农财产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均实现大幅增长。 (三)主导建立“智慧林业”综合管理平台,提升行业治理现代化水平。决策背 景与制定过程。面对全市近3000万亩林地,传统的人防、物防手段已难以满足精细 化管理的需求。我力主将信息化建设作为提升林业治理能力的“牛鼻子”工程。我们通 过公开招标,引入国内顶尖科技公司合作,投入资金*万元,历时一年半,建成了 集“森林防火、资源监测、病虫害防治、行政审批”于一体的“智慧林业”平台。执行与 效果。一是防火效能革命性提升。平台整合了320个高空瞭望摄像头、8000个地面传 感器和无人机巡护系统,实现了火情“一分钟发现、五分钟核实、十分钟出动”的闭环 管理。三年来,全市森林火灾发生率下降了70%,受害森林面积下降了90%。二是资 源监管“天罗地网”。利用卫星遥感影像比对技术,平台能自动识别疑似盗伐滥伐、毁 林开垦等违法行为图斑,并实时推送给基层执法人员。三年来,通过平台发现并查 处各类涉林违法案件1200余起,挽回经济损失近*万元,有效震慑了违法犯罪。三 是行政服务“一网通办”。将林木采伐、林地征用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