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集团公司2025年安全警示教育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集团公司安全警示教育大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分析当前
我们面临的安全生产形势,传达学习上级主管单位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
神,结合近期国内及行业内发生的一系列安全事故,进行深刻反思和警示教育,并
对下一阶段,特别是当前高温、汛期等极端天气叠加下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再动
员、再部署、再落实。希望通过这次会议,能够让每一位同志的神经再紧一紧,责
任再实一实,措施再硬一石,共同筑牢我们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安全生命线。安
全生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就在昨天,我们已经通过内部通报,学习了上级安全
生产委员会2025年第四次全体会议的相关精神,也看到了近期一些事故的通报和触
目惊心的警示教育片。今天我们再次聚焦这个主题,就是要让警钟长鸣,让安全意
识真正融入血液、浸入骨髓。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严峻形势,保持高度警醒,深刻把握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
迫性
当前,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安全生产工作并非高枕无忧,而是如履薄冰。
这种严峻性、复杂性和紧迫性,体现在三个层面。
首先,从全国范围看,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但局部风险依
然突出。根据国家应急管理部门发布的数据,2025年上半年,全国共发生各类生
产安全事故8562起、死亡8079人,同比分别下降22.9%和17.8%。从数据上看,全国
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这得益于国家层面的高压严管和制度体系的不断完善。但
是,我们决不能被总体数据所迷惑,必须看到硬币的另一面。就在这半年内,全国
仍然发生了4起重大事故,造成70人死亡。这冰冷的数字背后,是70个破碎的家
庭,是血淋淋的教训。特别是,这些事故暴露出一些行业领域的深层次问题,例如
人员密集场所的火灾风险、交通运输领域的重大事故、化工和烟花爆竹行业的爆炸
风险等,依然是悬在我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一季度的数据也显示,尽管事故
总量下降,但建筑、交通、燃气等领域的事故占比超过了60%,许多中小企业设备老
化、安全投入不足、违规赶工等问题依然普遍,这些都是随时可能引爆的“炸药桶”。
这充分说明,安全生产领域的“黑天鹅”和“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我们必须时刻
保持箭在弦上、引而待发的临战状态。
其次,从我们所处的建筑行业看,高危特性决定了我们必须
严防死守。建筑业是传统的高危行业,事故类型多样,防范难度大。高处坠落、
物体打击、坍塌、起重伤害和机械伤害,是业内公认的“五大伤害”,其中仅高处坠落
一项,在往年的事故统计中占比就曾超过50%。近年来,虽然技术和管理水平有所提
升,但建筑施工事故依然时有发生,模板支撑坍塌、基坑塌方、塔吊倾覆等恶性事
故的案例警示着我们,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就在近
期,上级主管单位下发的《关于*项目现场检查的通报》和《关于严格落实汛期公路
建设工程防汛工作要求的通知》,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通报中指出的路口封闭不
严、无专人引导等问题,看似细节,实则反映出我们一些项目现场管理的松懈和安
全意识的淡漠。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抓安全就是抓发
展,抓安全就是抓效益,抓安全就是我们最大的政治责任。
最后,从我们集团自身看,成绩面前更需反思潜在的风险和
短板。近年来,集团公司上下齐心协力,在安全生产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也取
得了一定成效,保持了总体平稳的态势。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成绩不能掩盖问
题,稳定不代表没有隐患。我们的一些管理人员是否产生了“事故出在上级通报里、
新闻报道里,离我们很远”的麻痹思想?我们的一些项目部,隐患排查是不是还停留
在“纸上画画、墙上挂挂”的形式主义?我们的一线作业人员,安全技术交底是不是真
正做到了入脑入心,还是仅仅签个字就完事?卢梭曾说:“最大的祸患,是不再担心祸
患”。当前我们最大的风险,就是看不到风险。如果我们的安全管理只是满足于开
会、发文、搞检查,而不能真正深入现场、解决问题,那么再完善的制度也只是一
纸空文。我们必须用最挑剔的眼光审视自身,用“放大镜”去查找隐患,深刻剖析问题
根源,从制度完善和管理优化两方面入手,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二、汲取深刻教训,层层压实责任,全面构筑“人人有责、各负其责”的坚固防
线
事故是最好的清醒剂。近期国内发生的几起典型事故,以及我们观看的警示教
育片,每一个案例都触目惊心,是血与泪的教训。我们必须深刻汲取教训,决不能
当看客,决不能让别人的事故成为我们的“预演”。要做到这一点,最根本、最核心的
武器,就是不折不扣地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第一,要以“四不放过”的原则,让事故教训真正成为推动工作的“教科书”。对于
任何事故,我们都必须坚持“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未受到处罚不放
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相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的原则。学习事故通
报,不能只停留在听听、看看的层面,而是要组织专题讨论,深入剖析事故发生的
直接原因、管理原因和根源性问题。要举一反三,对照检查我们在项目管理、技术
方案、人员培训、现场监督等方面是否存在类似的漏洞和短板。要让每一次事故教
训,都转化为我们改进工作的具体行动和制度成果,真正做到“一个案例胜过一打文
件”。
第二,要以“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决心,让责任链条真正实现无缝衔接。安全
生产责任制,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而是必须精准到岗、明确到人的具体职责。集
团公司、各分公司、项目部、施工班组,直到每一位一线作业人员,都要构建起一
个权责明晰、环环相扣的责任体系。企业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必须亲自抓、
负总责。项目经理作为项目现场的第一责任人,要对项目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
责,从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到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再到应急预案的制
定演练,都必须亲自部署、亲自检查。技术负责人、专职安全员、施工员等管理人
员,要严格按照各自职责,把好技术关、监督关、执行关。特别是我们的专职安全
员,必须由公司委派,具备足够的专业能力和权威,敢于较真碰硬,坚决制止违章
指挥和违规操作。班组长是安全生产的“兵头将尾”,要将安全要求和技术交底不折不
扣地传达到每一位工友,并随时监督班组成员的作业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