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XX乡公共卫生进展通报暨慢性病摸排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 XX 乡公共卫生进展通报暨慢性病摸排工作 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乡公共卫生进展通报暨慢性病摸排 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区关于加强基层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特别是针对 11 种重点慢性病开展筛查起 底工作的系列部署要求,总结前一阶段的工作,分析当前面临的形 势与问题,并对下一阶段的重点任务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压 实。这次会议既是一次进展通报会,更是一次问题分析会、任务 攻坚会。刚才,公共卫生科的同志通报了总体进展情况,两位村医 同志分享了宝贵的一线工作经验,讲得都很好,很实、很具体,体现 了大家对工作的深入思考和实践探索。下面,结合大家的发言和 当前的工作实际,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深化认识,切实增强做好慢性病防治工作的责 任感与使命感 自全区慢性病摸排起底工作启动以来,在乡党委、政府的统 一部署下,我院迅速行动,协同各村卫生室,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 人手少等诸多困难,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全乡范围内的 10 个筛查点位已经全面设立并投入运行,相关工作人员基本能够做 到各司其职、协同配合,初步构建起了覆盖全乡的筛查工作网络, 排查工作正在稳步有序推进。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在座各位, 特别是长期奋战在基层一线的村医和公共卫生专干们的辛勤付 出与无私奉献。在此,我代表院领导班子,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和诚挚的慰问!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更要从战略高度深化对这项工作极端重 要性的认识。慢性病是威胁城乡居民健康的主要杀手,也是导致 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根源。做好慢性病防治工作,是 推进“健康 XX”建设的必然要求,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 思想的具体体现,更是检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试金石”。 这项工作,看似是一项常规的公共卫生任务,实则是一场深刻的健 康管理模式变革。它要求我们必须将工作的重心从“以治病为中 心”转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实现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干预的 战略转变。 精准的慢性病摸排,是后续一切防治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没 有精准的“健康底数”,就谈不上精准的健康管理;没有对辖区群 众患病情况的全面掌握,就无法实现对高危人群的有效干预和对 确诊患者的规范服务。因此,开展此次覆盖全员、不留死角的摸 排起底,其目的就是要绘制一幅精准、动态、鲜活的“辖区健康 地图”。这幅地图,将为我们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制定科学干预策 略、评价防治工作成效提供最直接、最有力的数据支撑。可以说, 这项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未来几年我乡公共卫生工作的成效, 关系到每一位群众的健康福祉。全院上下、乡村两级的所有工作 人员,都必须将思想认识统一到这个高度上来,将此项工作作为当 前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强烈的责任担当,全 力以赴抓好落实。 二、正视问题,剖析根源,精准锁定影响工作质效的短板与瓶 颈 成绩值得肯定,但问题更不容回避。从刚才的通报和日常的 督导情况来看,我们的工作虽然有进展,但也暴露出不少亟待解决 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必将严重影响 后续工作的整体推进和最终成效。归纳起来,主要体含在以下几 个方面: 第一,工作进展不平衡,“冷热不均”现象突出。从数据上看, 有的村进度条已经过半,台账清晰、数据规范;而有的村则进展缓 慢,工作尚未完全打开局面。这种“快慢不一”的背后,反映出的 是责任压得不实、工作抓得不紧的问题。一些同志对这项工作的 艰巨性、复杂性认识不足,存在“等一等、看一看”的消极心态, 主动性、创造性不强。个别村的公共卫生委员会作用发挥不明显, 未能有效动员各方力量协同作战,仍然停留在村医“单打独斗” 的传统模式上,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第二,排查质量有待提高,“精细不足”问题存在。质量是排 查工作的生命线。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影响质量的问 题。比如,台账建立不规范,信息登记存在缺项、漏项,甚至逻辑错 误;数据统计不精准,上报数据与原始记录存在出入,未能做到日 清日结、动态更新。更有甚者,对筛查的技术标准和流程掌握不 准,对高危人群的界定、确诊流程的把握存在模糊地带,这直接影 响了筛查结果的准确性。这些问题的出现,一方面暴露出我们的 培训指导还不够深入、不够精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部分工作人 员的责任心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有待加强。 第三,群众动员不够深入,“参与度低”成为瓶颈。刚才两位 村医同志分享了用“大喇叭”广播、微信群通知等很好的宣传方 法,但在一些地方,群众的知晓率和参与积极性依然不高。究其原 因,一是宣传方式单一,满足于发个通知、贴个公告,未能结合本村 实际,采取更加“接地气”、更具人情味的方式进行点对点、面对 面的动员。二是对群众的顾虑和疑问解答不充分,没有把筛查的 好处、对个人健康的意义讲清楚、说明白,导致部分群众存在“查 不查都一样”“怕麻烦”等思想。三是服务细节考虑不周,比如对 行动不便的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缺乏灵活的上门服务安排, 客观上造成了他们的参与障碍。 第四,资源统筹和协同机制不顺畅,“合力不强”制约效能。 慢性病摸排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乡村两级、不同岗位人员的紧 密配合。当前,“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