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XX 区精神文明建设交流培训班开班式上的
讲话
同志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怀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这里隆重举行全区
精神文明建设交流培训班开班式。首先,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向
参加此次培训的全体同志表示热烈的欢迎!举办这次培训班,主要
目的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
述和指示精神,精准把握新时代新征程上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定
位与实践要求,通过集中学习、深入交流和思想碰撞,共同分析当
前我区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研究探讨推动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新
路径新方法,为奋力谱写 XX 区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提供坚强思想
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精神文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精神文明是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根与魂。党的十八大以来,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将其纳入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出了一系列
重大决策部署,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发生了格局性、根本性的深刻
变化。我们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领会和把握其核心
要义。
第一,精神文明建设是凝心铸魂、筑牢理想信念的固本之举。
在价值观念多元、社会思潮多样的今天,一个地区的发展,不仅需
要坚实的物质基础,更需要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精神文明建设
的根本任务,就是要高举思想旗帜,持续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宣传贯彻,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
域的指导地位。这项工作做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全区干部群众
能否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保持高度一致,关系到我们能否成功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确保 XX
区各项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我们必须把这项工作作为一
项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来抓,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第二,精神文明建设是服务中心大局、助推高质量发展的关
键支撑。当前,我区正处在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无
论是推动产业优化升级,还是深化改革开放;无论是提升城市治理
能力,还是保障和改善民生,都离不开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良好的社
会环境。一个地方的文明程度,直接体现其发展“软实力”和核
心竞争力。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招商引资不仅是政策的比拼,更
是营商环境、社会风尚和市民素质的比拼。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幸福感、安全感,不仅来源于物质生活的改善,更来源于社会秩序
的井然、人际关系的和谐与文化生活的丰盈。因此,抓精神文明
建设就是抓发展、抓环境、抓民心,必须将其深度融入全区经济
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第三,精神文明建设是回应群众期盼、满足美好生活向往的
内在要求。随着我区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
的向往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对精神文化生活
的需求日益增长。大家不仅盼望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
更满意的收入,也盼望有更丰富的精神食粮、更优美的城乡环境、
更和谐的邻里关系。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正是顺应这一趋势,满足
群众需求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从整洁有序的城市街区,到书
香四溢的社区书屋;从守望相助的志愿服务,到丰富多彩的文化活
动,这些都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体现。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
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让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
惠及每一位市民。
二、聚焦核心任务,精准把握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着力抓好文明培育、文明实践、
文明创建三大任务。这三者相互贯通、互为支撑,构成了一个有
机整体,为我们指明了工作的总抓手。我们必须紧紧围绕这三大
任务,结合 XX 区实际,找准突破口和发力点。
(一)在“文明培育”上持续用力,着力提升全社会文明素养。
文明培育是基础,重在固本培元、成风化人。核心是培育和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是要深化思想引领。要持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创新
理论宣传方式,用好“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
心(所、站)等阵地,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要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巧妙融入各类社会生活场景,使之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是要加强道德建设。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持续开
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新时代好少年”等先进典型的选树宣
传活动。根据一些地区的先进经验,评选活动不能仅仅停留在发
一张证书、开一个表彰会,更要深挖他们背后的感人故事,通过报
告会、微视频、文艺作品等形式,让榜样的力量可感可知、可学
可做,形成“群星璀璨”与“七星共明”的良好局面。要高度重
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
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三是要抓好移风易俗。要聚焦农村地区高价彩礼、大操大办、
薄养厚葬等陈规陋习,以及城市社区中的高空抛物、乱停乱放、
遛狗不牵绳等不文明行为,坚持疏堵结合、标本兼治。要发挥村
规民约、居民公约的约束作用,也要通过打造“村 BA”“社区邻
里节”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具有烟火气的文明品牌,用健康的文
化活动占领思想阵地,在潜移默化中培育文明新风。
(二)在“文明实践”上创新发力,着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
一公里”。
文明实践是载体,重在知行合一、服务群众。新时代文明实
践中心建设是其中的关键一环。
一是要破解资源整合难题。根据一些地区的调研,新时代文
明实践中心在运行中普遍面临的瓶颈,就是资源整合机制不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