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25 年街道“以案为鉴、以案促改”警示教
育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 X 街道“以案为鉴、以案促改”警
示教育大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
的作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市委、区委相
关会议精神,以案明纪、以案说法,教育引导全街广大党员干部
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永葆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本色。
下面,我结合街道实际,讲五点意见。
一、筑牢政治忠诚,在“两个维护”中彰显“X 担当”,
深刻领会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
我们常说“看 X 首先要从政治上看”,这句话对于我们街道工作
同样具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我们的一言一行,不仅代表个人,
更代表着党和政府在基层的形象。作风问题,从来都不是小事,
它本质上是政治问题,关系到人心向背,关系到党的执政根基。
(一)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全体党员干部要不断提高政治
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
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特别是要反复学习、
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加强
作风建设等一系列重要论述。要从思想深处真正理解,我们为什
么要反复强调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什么要对“四风”问题紧追
不放,为什么要对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零容忍。这背
后,是对人民的承诺,是对历史的责任,是对党的事业长远发展
的深邃考量。我们必须把讲政治的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体现在服务保障 X 区乃至 X 市中心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中,体现
在完成安全稳定、环境提升、民生保障等各项硬任务的实际成效
上。
(二)必须在实践锻炼中锤炼党性。党性不是与生俱来的,
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必须在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中反复锤炼,在
艰苦复杂的基层工作中不断磨砺。我们街道地处核心区,工作千
头万绪,任务繁重艰巨,这恰恰是我们砥砺初心、锤炼党性的最
好课堂。每一项工作的推进,每一次矛盾的化解,每一次与群众
的沟通,都是对我们党性修养和政治能力的检验。全街党员干部,
尤其是年轻干部,要主动到急难险重岗位上去经风雨、见世面、
壮筋骨,在为民服务的实践中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在应对复
杂局面的斗争中提升能力本领。要习惯于常做“政治体检”,时
常对照党章党规党纪,检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是否存在偏差,确
保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做到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
不偏。
(三)必须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前面。纪律严明是党
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政治纪律是打头、管总的。我们必须
清醒地认识到,在重大原则问题上,绝对不能有丝毫含糊和动
摇。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市委、区委的工作
要求,决不允许搞变通、打折扣,更不允许出现上有政策、下有
对策的现象。要严格遵守组织程序,重大问题该请示的请示,该
报告的报告,决不能我行我素、先斩后奏。要坚决维护班子的团
结统一,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
使的强大合力。要时刻绷紧保密这根弦,不该说的话坚决不说,
不该传的消息坚决不传,坚决杜绝任何形式的跑风漏气。
二、践行根本宗旨,在“为民办事”中擦亮“X 名片”,
深刻认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关键作用
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作风好不
好,群众看得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
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
改善。
(一)要以“接诉即办”为镜,审视我们的群众观点。“接
诉即办”是检验我们干部作风的“晴雨表”和“试金石”。近年
来,我们在这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也取得了一些成绩。数据显示,
2024 年以来,我们街道的整体案件量同比下降了 23.82%,市级
排名先后 7 次进入前 100 名,最好成绩达到了第 43 名。这些成
绩的取得,是全街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我们必须清醒看到,
成绩背后依然存在短板。案件量下降,是否真正意味着矛盾减少、
治理能力提升?排名进步,是否代表每一个诉求都得到了群众满
意的解决?根据统计,我市 2024 年接诉即办群众诉求解决率达
到 98.61%,满意率达到 98.53%。我们要对标这个高标准,自我
加压。我们要扪心自问:在接到群众诉求时,我们是第一时间响
应、感同身受,还是拖延推诿、麻木不仁?在处理问题时,我们
是穷尽办法、一抓到底,还是浅尝辄止、敷衍了事?在与群众沟
通时,我们是耐心倾听、真诚交流,还是态度生硬、颐指气使?
每一个“未解决”“不满意”的工单背后,都可能是一个家庭的
烦心事、揪心事,都是对我们工作作风的一次“差评”。我们必
须始终坚持“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推动工作从“接诉即
盼”向“未诉先办”深化,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
(二)要以“品牌建设”为引,提升我们的治理效能。基层
治理是系统工程,需要久久为功。近年来,我们着力打造了一批
有影响力的治理品牌。比如,我们的“和 X 家”楼门治理品牌,
就是要通过楼门这个最小的社会单元,构建邻里守望、互助和谐
的社区共同体。这不仅仅是美化环境,更是通过《楼门公约》、
楼门议事等方式,将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树立起来,
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再比如,我们持续优化的“月月有协商”
议事机制,就是要搭建一个让群众有地方说事、有渠道议事、有
机制成事的平台。2024 年上半年,全街开展各类议事协商活动
超过 650 次,解决了一批诸如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公共空间利用、
停车管理等老大难问题。这些品牌和机制,是我们走好新时代党
的群众路线的有效载体。我们必须持续擦亮、不断深化,让它
们真正成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连心桥”,成为提升基层治理
能力的“金钥匙”。
(三)要以“身边整治”为机,增强我们的群众获得感。群
众身边的“微腐败”和不正之风,啃食的是群众的获得感,挥霍
的是基层群众对党的信任。我们要以正在开展的群众身边不正之
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为契机,聚焦“三资”管理、惠民惠农、
城市管理、安全生产等重点领域,进行一次彻底的“大排查”“大
扫除”。要紧盯那些群众反映强烈、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问题,深
挖背后的责任问题、作风问题乃至腐败问题。要坚持开门搞整治,
主动接受群众监督,邀请居民代表、社区纪检委员等参与监督检
查,让整治过程在阳光下运行。通过实实在在的整治成效,让群
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