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XX 镇乡村振兴发展研讨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朋友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在 XX 镇召开这次意义非凡的乡村振兴
发展研讨会。昨天,镇党委在 XX 村组织召开了一场气氛热烈、
成果丰硕的现场研讨会,来自基层的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和各位
业界朋友们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建议。今天,我们在此基础上,
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和更系统性的谋划,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统
一思想、凝聚共识、明确方向,共同擘画 XX 镇乡村振兴的宏伟
蓝图。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对于 XX
镇而言,这不仅是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更是关乎自身长远发展、
关乎全体村民福祉的内生需求。借此机会,我将结合前期的调研
和昨天的讨论,谈几点看法,与同志们共勉。
一、肯定成绩、正视挑战,在承前启后中把握发展新阶段
回顾过去几年的奋斗历程,XX镇特别是以XX村为代表的乡
村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大家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理念,从纸上的口号变为了脚下的道路、村里的实景和百姓的
收入。通过深度挖掘和活化 XX 民族文化资源,成功打造了“X”
这一响亮的文旅品牌,吸引了四方游客前来体验独特的民族风情
与田园牧歌。在产业发展上,以高山蓝莓、高山茶叶为代表的特
色农业已形成规模,并通过“村集体+公司+农户”等模式,有效盘
活了闲置资源,带动了村民稳定增收。特别是 XX 村的村集体经
济,仅蓝莓产业一项,年收入预计就可达到三四十万元,这为实现
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村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实现
了连续多年超过 15%的快速增长。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镇干部
群众团结一心、辛勤耕耘的结果,是社会各界朋友鼎力支持、共
同参与的结果。在此,我向所有为 XX 镇发展付出努力的同志们、
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发展仍然面
临着不少挑战和“成长的烦恼”。正如昨天研讨会上各位代表所
指出的,我们的民宿产业虽然初具规模,但品质参差不齐,缺乏统
一的服务标准和高端的品牌引领,导致客源稳定性不强;村庄的道
路交通、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还存在短板,既影响村民的生活品
质,也制约了旅游体验的提升;更核心的是,我们对 XX 民族文化的
挖掘和转化还不够深入,文化 IP 的塑造能力、文化故事的讲述能
力还有待加强,文化资源优势向经济价值、社会价值转化的通道
还不够通畅。这些问题,是现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具体体现,
是我们下一阶段工作中必须集中力量攻克的重点和难点。
二、锚定方位、高点站位,在对标对表中明确发展新思路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我们不能就事论事,而要胸怀大局。要
深刻领会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意图,找准 XX 镇在
国家发展大棋局中的定位。今年初,中央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
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为当前和今后一个
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这份文件与《乡村全面振兴规
划》等一系列顶层设计一脉相承,共同构成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
行动纲领。
这些政策文件反复强调,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人才、文化、
生态、组织在内的全面振兴。这就要求我们的工作思路必须从过
去单一的、点状的突破,转向系统的、全面的提升。我们不能仅
仅满足于“口袋富起来”,更要追求“脑袋富起来、环境美起来、
乡风文明起来、治理强起来”。XX 镇的发展实践,必须成为践行
中央精神的生动案例。我们要将 XX 村乃至整个 XX 镇的振兴,
置于建设 XX 市域副中心城市的新征程中去考量,充分发挥我们
文化特质鲜明、生态禀赋优越、特色产业突出的比较优势,走一
条具有 XX 特色的差异化、内涵式发展道路。
因此,未来的发展思路必须高度聚焦“融合”与“提升”两
个关键词。融合,就是要打破产业边界、城乡边界、区域边界,推
动农商文旅体深度融合、要素资源高效整合、社会力量广泛联合。
提升,就是要推动产业层次、治理水平、文化内涵、生态价值和
民生福祉的全方位跃升。这应成为我们未来工作的总遵循、总方
略。
三、聚焦重点、精准发力,在固本兴新中开创发展新局面
明确了思路,关键在于落实。结合昨天研讨会达成的共识,我
认为,XX 村乃至全镇的乡村振兴工作,要从以下四个方面重点突
破、持续发力。
第一,健全组织体系,以坚强党建引领激活内生动力。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核心在党。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
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将其贯穿于乡村振兴的各领域和全过
程。昨天会议上提出的深化“镇党委+村党支部+发展联盟+集体
经济组织”四方联动体系,是一个非常好的创新。这个体系的核
心,就是要构建一个上下贯通、左右协同、运转高效的组织领导
架构。镇党委要做好“总指挥”,加强顶层设计、政策供给和资
源统筹;村党支部要当好“桥头堡”,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
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能,带领群众、发动群众;新成立的“振
兴发展联盟”,要扮演好“催化剂”的角色,有效整合市场主体和
社会力量;集体经济组织则要成为“发动机”,在市场经济的浪潮
中不断发展壮大,夯实共同富裕的基础。
激活内生动力,最根本的是要激活村民的“主人翁”意识。
要通过完善村民议事协商、民主决策和监督机制,保障村民的知
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让村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