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 XX 县文旅项目建设运营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推动
我县文旅产业实现更高质量发展,2025 年 8 月 5 日,县委主要领导
同志带队,就全县重点文旅项目建设运营情况展开了专题调研。
本次调研旨在全面掌握我县文旅产业发展现状,深入剖析关键项
目进展,精准识别现存挑战与瓶颈,并为下一步工作明确方向、制
定策略。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展现状与核心成效
近年来,我县始终坚持“生态立县、文旅兴县”的核心发展
战略,将文旅产业作为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与重要
引擎。通过持续的政策引导、资金投入与市场培育,全县文旅产
业呈现出蓬勃向上、多点开花的良好态势。
(一)产业规模持续扩大,经济贡献稳步提升
数据显示,我县旅游经济保持了强劲的增长韧性。20XX 年,
全县旅游综合收入与接待人次分别实现了 12.6%和 21.8%的同比
增长。进入 2024 年,发展势头愈发稳健,接待游客人数与旅游总收
入同比增幅分别达到 18.7%和 19%。根据县政府工作报告的规
划,2025 年全年旅游人次与总收入预计将继续保持 5%以上的增
长。这些数据充分表明,文旅产业已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增长、促
进居民消费的关键力量。
(二)市场热点初步形成,季节性产品表现亮眼
调研发现,今年夏季我县的避暑清凉游市场异常火爆。以 XX
镇 XX 森林水世界、XX 乡 XX 清溪谷乐园为代表的水上主题景
区,凭借其独特的自然资源与丰富的娱乐活动,成功吸引了大量县
内外游客前来体验,形成了显著的季节性消费热潮。景区内人头
攒动,戏水娱乐与现场互动活动交相辉映,不仅有效提升了景区的
品牌知名度,也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成为我县打造消费
热点的成功范例。
(三)品牌创建成果显著,全域旅游格局初现
我县在文旅品牌建设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已成功创建国
家 4A 级旅游景区与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这标志着我县的旅游
产品质量、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围
绕“全域景区、全域美丽”的目标,我县正积极推动文旅产业与
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利用红色文化、客家文化等独特资源,开发研
学旅游、康养度假等多元化产品,逐步构建起覆盖全县、多业态
支撑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二、重点项目剖析与特色发展路径探索
本次调研深入考察了数个代表性文旅项目,它们分别在业态
创新、高端定位与科技融合方面展现了我县文旅产业的未来发展
潜力。
(一)高端民宿集群项目:赋能乡村美学与产业升级的典范
位于 XX 镇 XX 村的“XX 天空之城”民宿项目,是我县引进
社会资本、推动高端民宿产业发展的重点工程。该项目总占地面
积约 1000亩,计划总投资约XX万元,旨在打造一个集艺术特色民
宿集群、艺术馆群落、水上与山地运动及大型节庆活动于一体的
综合性高端度假目的地。
调研中了解到,该项目自 2024 年 12 月正式开工以来,已基本
完成前期土地征收与规划设计工作。项目负责人表示,其核心理
念是在充分保护和尊重当地传统客家建筑风貌的基础上,通过现
代设计手法与艺术元素的植入,为古老建筑注入新的生命力与商
业价值。这一思路与县领导强调的“科学处理好传统建筑保护与
价值利用的关系”高度契合。项目建成后,不仅能填补我县在高
端艺术主题民宿领域的空白,更有望形成环城区的民宿产业带,成
为引领乡村振兴与文旅消费升级的标杆。
然而,调研也注意到,该项目存在施工委托协议尚未完全签订
等问题,可能影响后续建设进度。相关部门需加强督导协调,确保
项目按计划顺利推进。
(二)科技赋能与智慧文旅的前瞻性思考
在调研过程中,县领导反复强调要主动把握颠覆性创意、沉
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与移动端传播等文旅发展新潮流。这对我
县文旅项目,特别是像“XX 天空之城”这样的新建项目,提出了
科技赋能的更高要求。
目前,尽管项目的具体科技融合方案尚未完全披露,但结合行
业发展趋势与相关技术研究,其未来发展路径应深度整合智慧化
管理与物联网技术。
在智慧管理层面,可以构建一套集成化的民宿管理系统。该
系统应涵盖线上预订与渠道管理、客户关系维护、财务结算、
能耗智能调控等功能,通过大数据分析游客消费习惯,为精准营销
和优化运营提供决策支持。
在智能安防层面,应部署一套全方位、立体化的智能安防体
系。这包括但不限于采用高清视频监控,结合人工智能进行行为
分析与异常事件预警;部署覆盖公共区域与客房的智能门锁系统,
实现无接触式入住;以及安装烟雾、火焰与入侵探测器,与安防中
心实时联动,确保游客人身与财产安全。例如,视频监控系统应达
到 1080P 以上分辨率,支持 H.265 编码,并具备夜间红外补光功能,
确保全天候监控质量。
在游客体验层面,可通过物联网技术(IoT)提升居住的舒适度
与趣味性。例如,客房内可部署智能控制面板或语音助手,实现对
灯光、窗帘、空调等设备的一键式场景控制。同时,可以利用数
字技术打造沉浸式生态界面,将周边的自然风光与文化故事通过
虚拟现实(VR)或增强现实(AR)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