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XX镇2025年度上半年意识形态工作总结报告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XX 镇 2025 年度上半年意识形态工作总结报 告 2025 年上半年,我镇党委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始终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贯 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将意识形态工作作为 一项极端重要的战略任务来抓。我们深刻认识到,意识形态工作 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其成效直接关系到全镇经济 社会发展的和谐稳定与前进方向。为此,我镇党委紧密围绕“举 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持守 正创新,主动担当作为,推动意识形态工作与全镇中心工作同部署、 同落实、同考核,为 XX 镇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思想保 证、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有利的舆论环境。 一、强化组织领导与责任落实,筑牢思想防线根基 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关键在于压实责任。镇党委始终将 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构建 了权责明晰、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首先,我们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镇党委全面履行 主体责任,党委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亲自抓、负总责,班子成 员则严格按照“一岗双责”要求,将意识形态工作融入分管业务 领域,做到了业务工作与意识形态工作同频共振.2025 年上半年, 镇党委会专题研究意识形态工作 2 次,并组织召开了上半年意识 形态领域形势分析研判会 1 次,对全镇范围内的潜在风险点进行 系统梳理和科学研判,确保了决策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其次,我们将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的落实情况作为检验干部政 治能力的重要标尺。根据当前基层意识形态工作考核权重不断提 升的趋势,我镇在年度综合考核体系中,已将意识形态工作的考核 权重由过去的 5%提升至 15%,并将其纳入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 干部述职述廉报告的核心内容,形成了“三个必查”的刚性约束 机制。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将“软任务”变成了“硬指标”,有效 传导了压力,激发了全镇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做好意识形态工 作的内在动力。 二、深化理论武装与学习教育,凝聚思想行动共识 思想上的统一是政治上、行动上统一的基础。我镇坚持把用 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作为根本任务,不断创新学习方式,推动理 论学习走深走实、入脑入心。 我们创新并深化了“集中学+自主学”的学习模式。在集中 学习层面,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发挥了“头雁效应”,上半年围 绕新修订的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乡村全面振兴战略、生态文明建 设与绿色发展等关键议题,开展了 7 次高质量的专题学习研讨。 班子成员率先垂范,带头深入村居、企业、学校等基层一线,累计 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及相关政策宣讲 12 场次,直接覆盖党员群众 超过 1500 人次。 在拓宽学习渠道方面,我们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 这一重要阵地,打破传统宣讲模式的局限性。正如部分研究指出 的,当前基层意识形态工作正朝着艺术化、移动化、项目化的方 向创新。我镇组建了一支由理论骨干、先进模范、退休教师组成 的“百姓理论宣讲团”,他们利用“赶大集”等群众聚集的时机, 将宏大的政策理论转化为群众听得懂、记得住、能共鸣的“家常 话”和“实在理”,上半年累计开展了 10 余场别开生面的“板凳 课堂”和“田间宣讲”,让党的创新理论真正“飞入寻常百姓 家”。这种重心下沉、贴近群众的创新实践,有效提升了理论宣传 的感染力和实效性。 三、巩固壮大主流舆论阵地,提升正面引导能力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舆论阵地特别是网络阵地已成 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我镇坚持党管媒体、党管阵地的原则, 通过线上线下协同发力,牢牢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 (一)线上线下协同,构建全媒体传播矩阵 我们深知,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时代的要求。 我镇将官方政务微信作为线上宣传的主阵地,由专人负责运营,建 立了严格的内容“三审三校”制度。上半年,我们围绕镇中心工 作、重点项目进展、民生政策解读、先进典型事迹等内容,共发 布图文及视频信息 200余篇,累计阅读量突破 10万人次,有效扩大 了正面声音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同时,我们积极挖掘基层素材,选 树并宣传了“和美家庭”、“最美婆媳”、“优秀网格员”等一批可 亲可敬的先进模范,在全社会营造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 氛围。线下,我们通过宣传栏、文化墙、村村通广播等传统载体, 与线上宣传形成同频共振,构建起一个立体化、全方位的宣传矩 阵。 (二)健全监测机制,筑牢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护城河” 网络空间的清朗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大局的稳定。为有效 防范和化解网络意识形态风险,我们建立了一套系统、高效的网 络舆情监测与处置机制。 在组织架构上,我们成立了由宣传、政法、信访、公安等多 部门组成的网络舆情工作小组,并组建了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 通的网评员队伍,实行 24 小时不间断巡查和舆情“零报告”制度。 在技术支撑上,我们引入了网络舆情监测系统,该系统基于大 数据、人工智能及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能够对社交媒体、新闻网 站、论坛等多个信息源进行全天候数据采集与分析。我们根据当 前社会热点和本镇实际情况,科学设定了包括“征地拆迁”、“环 境污染”、“安全生产”、“干部作风”等在内的多组预警关键词。 在预警与处置流程上,我们参照了分级预警的先进做法,设定 了蓝、黄、橙、红四级预警阈值。该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