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XX银行2025年7月份业务经营分析会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 XX 银行 2025 年 7 月份业务经营分析会上 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 7 月份业务经营分析会,主要任务是深 入贯彻落实省、市、县关于 2025 年年中工作的会议精神,全面复 盘我行 7 月份的各项业务经营情况,本着“找差距、补短板、强 弱项、促提升”的原则,正视当前经营管理中存在的差距与不足, 深刻剖析问题背后的根源,并以此为基础,对 8 月份的重点工作进 行全面、细致的安排部署。 刚才,相关部门通报了 7 月份的业务竞赛、存量风险贷款攻 坚、中间业务、风险资产清收以及不良贷款清收专项行动的完成 情况。几家在工作中暂时落后的分支机构负责人也作了深刻的剖 析发言,态度是诚恳的,认识是到位的。经营层的其他同志也结合 分管领域,安排了具体工作。下面,我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正视现实、刀刃向内,深刻反思当前业务经营中的突出 矛盾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和日趋激烈的同业 竞争态势,全行上下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在保持基本盘稳定方面取 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越是在这个时候,越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 冷静的判断。7 月份的经营数据就是一面镜子,清晰地照出了我们 的短板和弱项。成绩不说跑不了,问题不讲不得了。从刚才通报 的情况和日常掌握的信息来看,当前至少有三个方面的问题亟待 解决。 第一,规模增长的“引擎”动力不足,市场拓展的“打法”陈 旧僵化。从数据上看,截至 7 月末,我行各项存款余额为 X 亿元,较 上月仅增长 0.3%,增幅远低于序时进度和同业平均水平。尤其是 核心存款的增长乏力,活期存款占比下降了 1.5 个百分点。这背后 反映出的,是客户基础的脆弱性和市场拓展能力的不足。一些支 行和客户经理,依然习惯于“坐门等客”的传统模式,缺乏“沉下 去拓客、钻进去服务”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数字化浪潮席卷而 来的今天,我们对线上渠道的利用、对增量市场的开拓,还停留在 口号上,没有形成体系化的策略和有效的行动。存量客户的深度 挖掘不够,新增客户的有效获取困难,导致我们的资金规模扩张持 续面临压力。 第二,资产质量的“警报”尚未解除,风险化解的“担当”仍 需强化。7 月份,全行不良贷款余额虽然略有下降,但不良贷款率 依然高达 2.8%,距离监管要求和行业标杆还有很大差距。更令人 忧心的是,“存量风险贷款攻坚化险专项行动”的成效不彰。数 据显示,7 月份现金清收率仅为 15.3%,与我们设定的 30%的目标 相去甚远。这说明什么?说明部分干部职工,特别是部分一线信贷 人员和管理人员,依然存在着根深蒂固的“等靠要”思想。面对 清收难题,不是主动想办法、找路径,而是消极等待总行政策、依 赖外部环境改善,甚至把希望寄托于司法程序的漫长周期。这种 畏难情绪和责任缺失,是我们打赢“清不良”反击战的最大障碍。 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资产质量是农商银行的生命线,防范化解金融 风险是我们必须扛起的政治责任和发展底线。 第三,经营效益的“支柱”结构单一,中间业务的“蓝海”亟 待开垦。长期以来,我行的利润增长过度依赖传统的存贷利差,收 入结构非常脆弱.7 月份的中间业务完成情况通报就是一个例证, 全月中间业务收入仅为 X 万元,对总体营收的贡献微乎其微。这 反映出我们的产品创新能力、综合金融服务能力严重不足。在利 率市场化持续深化的背景下,利差收窄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如 果我们不能尽快培育起新的利润增长点,未来的生存空间将被严 重挤压。支付结算、代理业务、财富管理、电子银行等中间业务 领域,是一片广阔的“蓝海”,但我们显然还没有找到有效航行的 “船”与“桨”。这种局面再不改变,我行“营收持续增长”的目 标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这些问题的产生,表面上看是业务问题,根子上却是思想问题、 作风问题和能力问题。全行上下必须进行一次深刻的自我革命, 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向顽瘴痼疾开刀。 二、聚焦关键、精准发力,以决战决胜之姿打好八月份重点 工作攻坚战 八月份是承上启下的关键月份,是决定我们能否完成全年目 标任务的攻坚期。全行必须立刻行动起来,围绕以下三个核心方 向,集中优势兵力,逐一攻克堡垒。 (一)以雷霆之势,坚决打赢风险资产清收处置攻坚战。 清收工作是当前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是实现“提质增效、 行稳致远”的迫切需要。没有任何退路可言,必须以战时状态,全 面投入。 首先,要进一步压实清收责任,彻底破除“等靠要”的消极思 想。从总行班子成员到各支行行长,再到每一位客户经理,都要把 清收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要严格落实“岗位第一责任人制 度”,将不良贷款清收任务分解到岗、量化到人,做到“户户有人 管、事事有人抓”。总行将建立“红黑榜”通报制度,每周对各分 支机构的清收进度进行排名公示,对连续排名靠后的单位负责人 进行约谈问责。要让所有人都明白,清收是硬任务、死命令,完不 成任务就要“摘帽子、挪位子”,绝不姑息。 其次,要坚持分类施策,科学提升清收处置的效能。清收不能 搞“一刀切”,必须“科学谋划聚合力”、“分类清收增实力”。对 于有还款意愿但暂时困难的企业,要积极通过贷款重组、展期续 贷等方式,帮助其渡过难关,实现“活水养鱼”。对于有能力还款但 恶意逃废债的“老赖”,必须重拳出击,综合运用发送催收函、媒 体曝光、申请支付令、提起诉讼、申请强制执行等多种法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