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企业党委书记在学习《习近平经济文
选》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共同研读
《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这不仅是一次理论学习,更是一次
思想上的深刻洗礼和行动上的精准对表。作为集团的党委书记,
这段时间的学习,特别是结合我们 XX 房地产开发建设集团正处
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个人感触很深,深受触动、备受启发。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学习和思考,从个人角度,谈三点不成熟的认
识体会和打算,与同志们交流共勉。
一、学深悟透,我深刻体会到习近平经济思想是引领我们穿
越行业周期的“定盘星”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习惯了房地产行业的“高歌猛进”。
那种依靠土地红利、金融杠杆、快速周转的发展模式,让我们一
度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也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患上了“速度依
赖症”和“规模崇拜症”。当市场逻辑发生深刻变化,潮水退去,我
们才发现,过去赖以生存的旧地图,已经无法导航我们走向未来的
新大陆。
捧读《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我反复思索总书记关于“新
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的深邃论述。我认识到,这绝不仅
仅是宏观层面的指导方针,更是为我们每一个市场主体,特别是我
们这样的国有企业量身定制的“体检表”和“药方”。比如,总书
记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对我们房地产行业而言,就
意味着我们不能再做钢筋水泥的“搬运工”,而要做绿色、低碳、
宜居生活空间的“创造者”。我们开发的每一个楼盘,都应该是一
件能够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作品,而不仅仅是一堆快速变现的商品。
我还深刻体会到总书记强调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
想”的千钧分量。过去我们谈项目,首先算的是经济账,是投资回
报率。现在我反思,我们是否真正把“人民满意”放在了首位?我
们的房子是不是真正解决了群众的“急难愁盼”?我们的社区服
务是不是真正提升了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习近平经济思想让
我明白,国企的“国”,代表的是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我们的利润
表,不仅要看经济效益,更要看社会效益。我们的最终目标,是为人
民群众建设“好房子”,是服务于城市功能的完善和人民生活品
质的提升。这种从“开发商”到“城市运营商”和“美好生活服
务商”的角色转变,正是我们贯彻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
二、对标反思,我清醒认识到集团在贯彻新发展理念中存在
的差距与不足
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对照检查、自我剖析的过程。用习近
平经济思想这把“尺子”来度量我们集团的发展,我感到脸上发
热、如坐针毡,清醒地看到了我们存在的几方面突出问题。
一是路径依赖依然严重,发展的惯性还没有彻底扭转。面对
市场的深度调整,我们一些同志的思维还停留在过去。总希望政
策“松绑”,市场“回暖”,然后重走老路。对于探索资产运营、
城市更新、代建服务等新赛道,存在着“看不懂、不愿转、不敢
试”的心态。这种“等风来”的惰性思维,是贯彻创新发展理念
最大的思想障碍。我们习惯于做“拿地—开发—销售”的“单选
题”,对于如何盘活存量、精耕细作的“多选题”和“问答题”,
我们的能力储备和思想准备都还远远不够。
二是创新驱动能力不足,新质生产力培育相对滞后。总书记
强调,高质量发展要靠创新。反观我们自身,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
都存在短板。在绿色建筑、智能家居、装配式建造等前沿技术应
用上,我们跟得不紧、投入不多,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有待提
升。在商业模式上,我们依然是一家传统的重资产开发企业,对于
如何运用数字化工具提升管理效率,如何通过金融创新实现轻资
产运营,我们的探索才刚刚起步,还没有形成体系化的打法和标志
性的成果。
三是统筹发展的视野不宽,协同作战的合力尚未形成。集团
内部,各子公司、各业务板块之间,还存在着“各扫门前雪”的现
象,“一盘棋”思想树得不牢。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