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2025年县基层干部业务大讲堂上关于公文写作的讲稿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 2025 年县基层干部业务大讲堂上关于公文 写作的讲稿 同志们: 大家好!非常荣幸能有这样一个机会,在县委举办的基层干 部业务大讲堂上,与各位奋战在基层一线的同志们,共同交流探 讨公文写作方面的一些心得与体会。公文写作是每一位机关干部 的基本功,也是一项贯穿职业生涯始终的重要能力。今天,我不 想讲太多空泛的理论,而是想结合自己的一些实践经历,以及学 习一些老领导、老前辈经验的感悟,与大家作一次坦诚的交流。 我将这次分享的主题定为“在深学细照笃行中提升公文写作能 力”,主要是谈一些不成熟的思考,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助 益。如有不当之处,也请大家批评指正。 下面,我将围绕三个方面展开今天的交流。 一、深刻认识公文写作的极端重要性 首先,需要明确一个基本认知:公文写作绝非简单的“舞文 弄墨”,更不是一项可有可无的事务性工作。它的背后,承载着 深刻的政治内涵和重要的实践价值。广义上的公文,涵盖了各级 党政机关用以传达指示、部署工作、沟通情况、交流经验的各类 文件与文稿。这些文稿,是党和政府声音的传递者,是政策方针 落地的推动者,也是干部能力水平的直接体现。 一份高质量的公文,通常具备四个显著特征:第一是权威性。 公文代表的是组织意志,而非个人观点。其内容必须经得起实践、 历史和人民的检验,一字一句都需有出处、有依据,确保其严 肃性和公信力。第二是针对性。公文的生命力在于解决问题。每 一份文件都是问题导向的产物,源于基层工作的实际需求,回应 人民群众的现实关切,做到有的放矢、切中要害。第三是鼓动性。 好的公文语言是有力量的,能够激发干部群众的干事热情,凝聚 思想共识,形成推动工作的强大合力。它应当能够清晰地描绘愿 景,有力地号召行动。第四是指导性。公文的核心功能在于指导 实践。无论是工作方案、实施意见还是调研报告,其最终目的都 是为了推动具体工作的有效开展,为基层实践提供清晰的路线图 和方法论。从这四个特征可以看出,公文写作能力的高低,直接 关系到政令的畅通,关系到工作的成效,甚至关系到党和政府在 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作为基层干部,处在政策执行的“最后 一公里”,撰写和处理公文是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无论 是向上的请示报告,还是对下的通知部署,抑或是平行的沟通协 调,都离不开公文这一载体。因此,将公文写好看作一项政治任 务来完成,看作一项核心本领来锤炼,是每一位基层干部的应尽 之责。 二、准确把握写好公文的核心要义 如何才能写好公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法,但一些根本性 的原则是相通的。结合我自己 10 多年的写作经验,我认为,写 好公文的关键在于做到“五个坚持”,始终与时代同行,与大局 同频,与实践同步。 (一)坚持深学细悟筑牢理论根基。“源浚者流长,根深者 叶茂”。公文写作的深度,取决于写作者理论根基的厚度。身处 一个知识爆炸、日新月异的时代,若不主动学习、持续“充电”, 思想就会僵化,视野就会受限,写出的文稿自然也就缺乏高度和 新意。要给别人一碗水,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甚至是一条奔流 不息的河。一要学习理论。要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特 别是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深刻领会其世界观和方法论。理论上 的清醒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也是确保公文政治方向正确的根本 保证。二要学习政策。上级的各项方针政策、决策部署,是开展 工作、撰写公文的根本遵循。必须原原本本学、逐字逐句悟,既 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准确把握政策的边界、导向和精神 实质。三要学习业务。要成为本领域、本行业的“活字典”“政 策通”。无论是负责工业经济、乡村振兴,还是社会治理、民生 保障,都必须沉下心来钻研相关的法律法规、专业知识和历史沿 革。只有这样,写出的文稿才能做到内容详实、专业精准。四要 广泛涉猎。除了上述“必修课”,还应广泛阅读经济、历史、文 化、科技等各方面的书籍。广博的知识面能够开阔视野、启发思 维,在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时,便能旁征博引、游刃有余。坚持 每日阅读,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是每一位“笔杆子”成长的必 由之路。 (二)坚持胸怀大局提升思想站位。“不谋全局者,不足谋 一域”。公文写作从来不是关起门来搞文字游戏,它必须置于时 代、国家和地方发展的大背景下来审视和考量。一篇文稿站位高 不高,直接决定了其格局、视野和影响力。要时刻关注大势。要 养成每天看党报党刊、重要新闻的习惯,及时了解中央的大政方 针、国际国内形势变化、省市的重点工作部署。只有对“国之大 者”心中有数,才能在撰写文稿时找准定位、把握方向,使本地 区、本单位的工作与上级精神同频共振。要深刻理解县情。我们 身处 X 县,就必须对 X 县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有深刻地洞察。 要熟悉县域的资源禀 G、产业结构、区位优势、短板弱项。比如, 在起草一份关于推动我县文旅产业发展的报告时,就不能只停留 在文字层面,而必须清楚我县 X 景区的承载能力、X 文化的历 史渊源、当前面临的交通瓶颈以及周边地区的竞争态势。只有把 县情吃透,写出的文稿才能接地气、有底气。要善于提炼主题。 在纷繁复杂的工作中,要善于从全局高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并提炼出具有统领性的文稿主题。一个好的主题,能够起到画龙 点睛、纲举目张的作用。这需要超越具体事务的局限,用战略思 维和系统观念来审视工作,从而使文稿立意高远、思想深刻。 (三)坚持精研政策确保行文准确。政策是公文的灵魂和生 命线。公文的权威性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其对政策的准确运用和体 现。任何偏离、曲解甚至违背政策的表述,都可能导致工作方向 的偏差,造成不良后果。一要熟知政策“红线”。对现行的各项 方针政策,特别是那些具有刚性约束的规定,必须了然于胸, 绝不能触碰红线、逾越底线。在行文中,涉及政策的表述必须 精准无误,引用文件要注明出处,不能凭印象想当然。二要把握 政策“火候”。政策的执行往往需要结合地方实际进行细化和创 新。这就要求公文写作者不仅要懂政策,还要善于把握政策的 “度”。在不违背上位法和上级政策精神的前提下,可以提出具 有地方特色的、可操作的实施路径。但这种“突破”和“创新”, 必须建立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充足的理由和依据,确保其 科学性与合规性。三要跟踪政策“动态”。政策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和调整。必须保持对政策动向的 高度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