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2025年全市庆祝第41个教师节大会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2025年全市庆祝第41个教师节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老师们,朋友们: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在第41个教师节即将到来之际,我们满怀喜悦和崇敬之 情,在此隆重集会,共同庆祝属于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光荣节日。首先,我谨 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向辛勤耕耘在全市教育战线的广大教师、教 育工作者和离退休老教师,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 市教育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刚才,我们隆重表彰了为我市教育事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市教育世家”、捐 资兴学先进集体和个人以及年度教育系统单项奖的获得者。这些受表彰的先进典 型,是全市近*万名教育工作者的杰出代表。你们当中,有扎根讲台数十载、育得桃 李满天下的资深名师;有勇于探索、锐意创新的青年才俊;有心系桑梓、慷慨解囊 的社会贤达;也有一家数代、薪火相传的教育世家。你们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 了“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使命担当,深刻践行了崇高伟大的教育家精神。全市人民 感谢你们!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过去的一年,是*教育事业在攻坚克难中砥砺前行、在奋 发有为中硕果累累的一年。全市教育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 要论述,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教育发展 的根基更加坚实,全市教育财政投入持续增长,达到*亿元,同比增长*%,新建、改 扩建中小学幼儿园*所,新增优质学位*个,教育资源布局持续优化。育人模式的改 革更富成效,“五育并举”的培养体系日益完善,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稳步提 升,在国家级、省级各类竞赛中屡创佳绩。服务大局的能力更为凸显,职业教育产 教融合迈出坚实步伐,为我市*现代化产业体系输送了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高 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速增效,科技创新策源功能不断增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更具活 力,师德师风建设常抓不懈,“县管校聘”改革稳步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体系不 断健全。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着全市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智慧、心血与汗 水。实践再次证明,*市的教师队伍是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值得充 分信赖的队伍。 同志们,老师们!当前,我们正处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 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期,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对高素质人才的渴 求、对高质量教育的期盼,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 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必须深刻认识到,办好*的 教育,不仅是重大的民生工程,更是决定*未来发展的战略工程。必须把教育摆在更 加突出的优先发展位置,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 眼光,共同谱写*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第一,坚持政治引领,全面筑牢教育事业的“根”与“魂”。教育是国之大计、党 之大计。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 全面领导。这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一要强化思想铸魂。要始终坚持不懈用习近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刻领会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 内涵和实践要求,自觉做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忠实实践者。 要将党的教育方针不折不扣地贯彻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各方面,确保教育领域始终 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确保我们的学校始终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 人的摇篮。二要建强组织堡垒。要切实加强各级各类学校党的建设,把政治标准和 政治要求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要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把党 的领导落实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要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和战 斗力,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以高质量的党建引领和保障教育事业高 质量发展,让每一所学校都成为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 第二,聚焦核心任务,全力培育担当大任的时代新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 任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必须紧紧围绕这 个核心,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一要在“德”字上 立根固本。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要抓住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个关键课程,不断 推进内容、教材、教法改革创新,让思政课既有理论深度,又有情感温度,真正走 进学生心里。同时,要深入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于各门学科教 学之中,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活动之中,引导青少年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 扣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要在“能”字上提质增效。要深化教 育教学改革,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扭转“唯分数、唯升学”的功利化倾向。 要着力发展素质教育,既要重视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更要加强对学生独立思考能 力、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要根据不同学段的特点,构建起循序渐进、螺旋 上升的育人体系,让学生在丰富的学习体验中增长才干、健全人格。三要在“全”字上 协同发力。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协同发力。要健全家校社协同 育人机制,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履行好家庭教育主体责任。要充分挖掘 和利用社会各类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劳动锻炼的 机会,在广阔的社会大课堂中开阔眼界、磨练意志、增长本领,实现全面发展。 第三,服务中心大局,奋力彰显教育强市的担当作为。教育与城市的发展同频 共振、共生共荣。*市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