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全市精神文明建
设工作推进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市委、市政府在这里召开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推进
大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
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总结成绩、分析形势,安排部署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动员全市上下以更高标准、更实举
措、更强合力,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就
在今年5月,经过全市人民多年的不懈奋斗,我市成功荣膺“全
国文明城市”这一宝贵称号,这块沉甸甸的奖牌,凝聚着全市上
下的智慧和汗水,标志着我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达到
了一个新的高度。这是全市人民的共同荣耀,也是我们推进“二
次创业”、锚定“三个高地”宏伟征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
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为创城工作付出辛勤努力的广大干
部群众、各条战线的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荣
誉的获得,是过往奋斗的终点,更是未来征程的起点。面对新形
势、新任务、新期盼,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精神文明建设是
一项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长期战略任务。如何巩固来之不
易的创建成果,如何从“创建文明城市”向“建设城市文明”深
度迈进,如何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加强劲、更加持久的精神
动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回顾过往,成就斐然,文明根基更加坚实
近年来,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为指导,一体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城市文明
程度和市民文明素养显著提升,精神文明建设结出累累硕果。
一是理想信念的“主心骨”更加坚定。始终把理论武装摆在
首位,持续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
深走实。理论宣讲深入基层,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的宣讲模
式,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主流思想舆论持续巩
固壮大,全市上下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愈发牢固,为改革发
展稳定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
二是崇德向善的“精气神”更加昂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宣传教育融入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市民文明公约、村规民约、行
业规范等深入人心。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层出不穷,“中国好
人”“*省好人”等先进典型不断涌现,他们的感人事迹,汇聚
成引领社会风尚的强大正能量。全市注册志愿者超过50万人,志
愿服务组织蓬勃发展,2024年,全市累计开展各类文旅志愿服务
活动超过4400场,服务群众达367万人次。“奉献、友爱、互
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蔚然成风,凡人善举温暖着城市的每一个
角落。
三是文化惠民的“获得感”更加充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
发展思想,大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公共文化服
务体系日趋完善,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新型文化空间不断涌
现,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品质的文化服务。文化惠民活动
丰富多彩,仅2024年,全市就举办了各类群众文化活动超
过2.1万场,服务群众近2400万人次。“送戏下乡”“百姓大舞
台”等品牌活动深受群众喜爱。文体旅融合发展迈出坚实步
伐,2024年全市接待游客超过44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
超475亿元,文化软实力正加速转化为经济发展的硬支撑。
四是城乡融合的“新画卷”更加美丽。创建工作不仅提升了
城市“颜值”,更涵养了城市“气质”。城市基础设施持续完
善,市容环境、交通秩序、市场管理等得到系统治理,城市治理
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迈上新台阶。文明创建向农村延伸,移风
易俗工作深入推进,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正在广袤乡
村落地生根。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第三届全国文明
家庭、文明校园等一批先进典型受到表彰,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呈
现出融合发展、比学赶超的良好态势。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上下同心同德、苦干实干的结果。
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对标新时代新要求,对标人民群众对美
好生活的新期待,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比如,城
乡、区域之间精神文明建设水平还不均衡;一些领域的创建工作
还存在重形式、轻内容的现象;常态长效机制仍需进一步健全完
善,部分市民的文明习惯尚未完全养成等。对于这些问题,必须
高度重视,拿出实招硬招,切实加以解决。
二、认清形势,把握要求,锚定精神文明建设新航向
精神文明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显著标志。在推进“二
次创业”、奋力打造“三个高地”先行区的关键时期,抓好精神
文明建设,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和紧迫。
第一,这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发展是硬道理,精
神是软实力。一座城市的竞争力,不仅体现在经济指标上,更蕴
含在市民素质、社会风尚和文化品格之中。良好的营商环境、和
谐的社会关系、昂扬的奋斗精神,这些都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直接
成果,也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必须把精神文
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以文明“软实力”构筑发
展“硬支撑”,为“二次创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滋养和道德
力量。
第二,这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迫切需要。随着物质生
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
长,期盼有更丰富的文化产品、更优美的生活环境、更和谐的邻
里关系、更良好的社会秩序。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是人,最终目
的是人民。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把创建过程变成改善民生、增进
福祉的过程,一体做好惠民生、保民安、促民和、增民乐各项工
作,让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
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三,这是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的必由之路。荣获“全国文明
城市”称号,是对我们过去城市治理成效的肯定,也对未来的城
市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精神文明建设是创新社会治理、提升治
理效能的重要抓手。要通过深化文明创建,推动城市管理向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