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代表在 XX 壮族自治区归国华侨联合会深
入贯彻作风建设专题评估座谈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
非常荣幸能作为评估代表,参加今天这场意义深远的座谈会。
首先,请允许我借此机会,向 XX 壮族自治区归国华侨联合会为深
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和取得的扎实成效,
表示由衷的敬意。
接到评估任务以来,我怀着一份学习和审视的态度,深入了解
了 XX 侨联本次学习教育的开展情况。此刻坐在这里,我不想作
一份面面俱到、评功摆好的报告,那并非我的初衷,也偏离了本次
座谈会“听取意见、凝聚共识”的本意。我想结合评估过程中的
所见所闻,从一个普通参与者和观察者的角度,谈三点不成熟的感
受与思考,权作抛砖引玉,与各位交流、共勉。
一、总体评价
坦率地讲,在接到评估任务之初,我心中存有一丝顾虑:类似
的学习教育活动,会不会陷入“听报告、划重点、写心得”的惯
性流程,最终“雨过地皮湿”,未能真正触及作风建设的根源。但
随着了解的深入,这份顾虑逐渐被一种敬佩所取代。
我的总体评价是:XX 侨联本次学习教育,是一次高标准、严
要求、动真格的作风淬炼。其显著特点体现在三个“度”上。
一是部署有高度。从始至终,学习教育都紧紧围绕习近平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核心,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
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置于首位。这确保了整个活动
从一开始就站在了正确的政治高度,方向明确,目标清晰,避免了
就事论事、浅尝辄止。
二是推进有深度。学习教育没有停留在文件传达和理论学习
的表层,而是坚持“学查改”一体推进,向深处掘进。通过党组理
论学习中心组的专题研讨,深挖思想根源;通过党支部和青年理论
学习小组的集中学习,确保精神传达到每一位干部职工。尤其值
得称道的是,活动聚焦“四风”问题的新动向、新表现,召开了警
示教育大会,通报了违规吃喝等典型案例,并组织赴廉政教育基地
开展现场教学。这种“解剖麻雀”式的警示教育,如同当头棒喝,
让纪律的红线真正刻印在心上,远比单纯的条文说教来得深刻、
震撼。
三是结合有温度。学习教育的最终落脚点,是解决实际问题、
服务侨界群众。在座谈交流中,我欣喜地听到,各直属社团代表都
谈到,要将学习教育与自身职能紧密结合,更好地服务侨界、助力
发展。这表明,学习教育的成果没有“悬在空中”,而是实实在在
地转化为了服务侨胞侨企的“温度”和“力度”。作风的转变,最
终要让服务对象感受到,这才是最有说服力的检验标准。
总而言之,XX 侨联的学习教育部署周密、形式多样、内容扎
实,真正做到了入脑入心,展现了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决心与勇
气。
二、个人感受
作为一名长期观察和参与类似活动的代表,我最大的感受,是
本次学习教育所引发的一种深刻转变——一种从“被动接受任务”
到“主动内化为自觉”的转变。这种转变,体现在三个层面。
首先,是思想认识上“由表及里”的转变。作风建设,年年讲、
月月提。起初,部分同志或许会存在一种“惯性心理”,认为这又
是一次常规性的教育活动。但 XX 侨联通过一系列组合拳,成功
打破了这种惯性。当违规吃喝的鲜活案例被摆上桌面,当廉政教
育基地里一个个发人深省的故事在耳边回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就不再是遥远的、抽象的条文,而是具体的、带电的“高压线”。
这个过程,促使大家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被动遵从
纪律的“不敢”,升华为发自内心认同的“不想”。这种思想上的
“化学反应”,是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的根基。
其次,是工作方法上“由虚向实”的转变。作风问题,根子在
思想,表现于行动。过去,有的作风建设容易陷入“空对空”的境
地。而这次,我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务实导向。座谈会上,各社团代
表聚焦的都是如何健全服务机制、如何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