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青年干
部能力提升班上的学习心得体会
非常荣幸能参加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精心组织的这次青年干部能
力提升班。本次培训恰逢全省、全市深入推进“干部素质提升年”活动之际其
意义尤为深远。几天的集中学习与研讨,既是一次系统性的理论“充电”,更
是一场深刻的思想“淬炼”。回首这段宝贵的学习历程,结合我自身在局办
公室和信访接待岗位上的实践,感触最深的是,作为新时代的自然资源
和规划干部,必须在“精”与“情”的深度融合中,锻造过硬的履职本领。下
面,我从个人角度,谈几点不成熟的感悟和反思,以求教于各位领导和同事。
一、以“精”为尺校准专业坐标,在细微处淬炼过硬本领
办公室工作常被视作机关运转的“后勤部”,繁杂琐碎,不易显功。然
而,本次培训让我深刻认识到,这种“于无声处听惊雷”的岗位,恰恰是检
验干部专业素养和执行力的最佳试金石。省市“干部素质提升年”明确提出要
着力破解“不作为、不善为”等问题而破解的根本之道,便在于一个“精”字。
“精”首先体现在流程的精准设计与执行。过去,我理解的办公室工作是“上传
下达、保障运转”。通过学习,我意识到这远远不够。每一份文件的流转、每一次
会议的筹备、每一项督办任务的跟进,背后都应有一套闭环、高效、零差错的标
准化流程。这要求在处理任何事务前,都必须对性质、要求、时限、责任主体有清
晰的界定,在脑海中构建明确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事
经我手无差错,文由我发必合规”,以流程的精细化,有效提升机关的运转效能。
“精”更体现在信息的精准提炼与转化。办公室是信息汇聚的中枢,但原始
信息不等于决策依据。如何从海量的数据、零散的案例和基层反馈中,去伪存
真、由表及里,提炼出有价值、有深度、能服务于领导科学决策的“金点子”,是
参谋助手的核心能力。这需要主动下沉调研,与业务一线的同志们深入交流,挖
掘问题背后的深层逻辑,将“信息流”精准加工为“决策流”。这种信息的深度加
工能力,正是此次能力提升班反复强调的青年干部必须具备的核心素养之一。
培训中的考核评价机制也让我对“精”有了新的理解。据了解,许多能
力提升项目都建立了包含日常考核、综合测评在内的量化考核体系,并
将结果作为干部培养和使用的重要参考。这启示我,日常工作中的每一
处“精”,不仅是对工作负责,也是在为自己的“成长档案”增添有分量的
记录,这种压力与动力并存的机制,将持续激励我在专业上精益求精。
二、以“情”为桥连接民心脉络,在枝叶间彰显宗旨意识
如果说办公室工作是在“静水深流”中锤炼“精”度,那么信访工作
则是在“波澜起伏”中考验“情”怀。信访是“送上门的群众工作”,是检验
干部宗旨意识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