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25 年全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
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历史,总是在一些重要节点,向我们提出一些根本性的问题。
今天,我们站在五年过渡期的收官之年这个历史的交汇点上,讨论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项工作,不仅仅是
部署一项具体任务,更是在回答一份深刻的时代问卷。如何从过
去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中汲取力量,又如何为未来全面的乡村振
兴开辟道路?这需要我们不仅要做埋头苦干的“实干家”,更要做
抬头看路的“思想者”,深刻把握其中蕴含的内在规律和辩证关
系。下面,我围绕“五个关系”,与大家作一交流。
第一,正确处理“巩固”与“拓展”的关系,在守住底线中开
创新局
巩固与拓展,是有效衔接的一体两面,互为前提,辩证统一。巩
固是基础,是前提,是“守成”;拓展是方向,是目标,是“开拓”。没
有牢不可破的巩固,拓展就是空中楼阁;没有高瞻远瞩的拓展,巩
固就会陷入原地踏步,甚至倒退的风险。当前,一些同志存在两种
片面认识:一种是“重巩固、轻拓展”,认为只要守住不返贫的底
线就万事大吉,工作重心仍然停留在“输血”和兜底保障上,缺乏
向发展转段的魄力和办法。另一种是“急拓展、忘巩固”,急于
求成,热衷于上新项目、铺新摊子,忽视了对脱贫基础的动态监测
和对风险隐患的排查化解。这两种倾向都是错误的。正确的路径
是:以“拓展”引领“巩固”,用“巩固”保障“拓展”。要将防返
贫监测网与乡村发展的产业网、治理网、服务网深度融合,让监
测不再是孤立的“打补丁”,而成为乡村发展全过程的“传感
器”。要将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的增量,优先配置到最需要巩固的
区域和人群,让发展的成果精准地加固薄弱环节。比如,我们规划
一个新的农产品加工厂,就要优先考虑吸纳多少监测对象就业,优
先布局在基础相对薄弱的村庄,实现发展与巩固的同频共振。守
住 68677 名脱贫群众的胜利果实,这是我们的底线;让他们在乡村
振兴的大潮中过上更加富裕、更有尊严的生活,这是我们的目标。
第二,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有效有为中激
发活力
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进程中,政府和市场是驱动发展的
“两个轮子”,缺一不可。脱贫攻坚时期,我们更多发挥了政府主
导的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进入新阶段,我们必须更好地实现“有
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有机结合。一方面,政府的作用不可
或缺,但要避免“包办代替”。政府的“手”要伸得准,而不是伸得
长。要重点在规划引领、政策供给、平台搭建、公共服务、市场
监管等方面下功夫,为乡村发展创造一个公平、高效、有序的环
境。比如,政府要做好土地、人才、资金等要素的“引流”工作,
但具体项目怎么建、产品怎么卖,要相信市场、依靠主体。我们
投入 3.75 亿元的财政资金,不是为了直接生产产品,而是为了撬动
几十亿的社会资本,培育出能自主闯市场的经营主体。另一方面,
市场的作用是决定性的,但要防止“脱缰失控”。要尊重市场规律,
但不能当“甩手掌柜”。特别是对于刚刚起步的乡村产业,市场有
其自发性和盲目性,容易出现同质化竞争、损害农民利益等问题。
政府要做的,就是通过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产业指导目录、品牌
标准体系等,为市场“导航”和“护航”。同时,要建立紧密的利益
联结机制,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与小农户形成风险共担、利益
共享的共同体,坚决防止资本下乡变成“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