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2025年县级单位与村(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培训会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 2025 年县级单位与村(社区)党组织结对 共建培训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开展县级单位党组织与村(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是新时 代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夯实党的执政根基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 基层党建工作活力、促进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全县各 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将思想和行动高度统一到县委的 决策部署上来,深刻认识到,这项工作不仅是党建任务,更是政 治责任;不仅关乎基层组织的建设,更直接影响我县社会治理的 现代化水平。特别是针对 X 区域社会治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以及省委巡视反馈意见的整改要求,我们必须以结对共建为有力 抓手,以扎实成效回应社会关切,全力建设平安 X、便民 X、幸 福 X。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县级单位党组织与村(社区) 党组织结对共建培训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关于加 强基层党建、创新社会治理的决策部署,对下一步的结对共建工 作,特别是如何有效融入 X 区域社会治理集中整治这场硬仗, 进行思想上的再统一、任务上的再明确、责任上的再压实。下面, 我讲三点意见。 一、高度统一思想,深刻认识结对共建的战略意义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站位高远、认识深刻,才能行动自 觉、落实有力。我们必须从三个维度深刻把握结对共建工作的重 要性与紧迫性。 第一,这是巩固党的执政根基、厚植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 党的执政大厦,根基在基层。基层党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 的基础,是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当前,我县正处 在转型发展、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挑 战层出不穷。特别是像 X 区域这样,人口高度聚集,流动性大, 社会结构复杂,各类风险隐患交织叠加,对我们的基层治理能力 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考验。来自多个渠道的资料显示,X 区域常住 与流动人口总数庞大,高峰期曾接近 50 万人,这使其成为基层 社会治理的难点和矛盾纠纷的集中地。通过开展结对共建,推动 县级单位的组织优势、资源优势、人才优势下沉,能够最直接、 最有效地为基层党组织赋能,帮助它们建强战斗堡垒,织密组织 体系,提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从而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基层治 理的“神经末梢”,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落地生根。 第二,这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破解治理难题的现实需要。 社会治理的重心在城乡社区,关键在体制创新。面对 X 区域存 在的群租房乱象、治安消防隐患、公共服务短板等一系列治理顽 疾,仅靠街道社区的单一力量,往往力不从心。相关调研指出, X 区域的治理需要党建引领,需要破解人员密集、情况复杂、管 控难度大的系统性问题。结对共建,本质上是一种治理模式的创 新。它打破了条块分割、各自为战的传统格局,构建起“资源共 享、优势互补、条块联动、共建共治”的新机制。县级单位党组 织带着任务、带着责任深入一线,与社区党组织共同研判问题、 共同制定对策、共同组织行动,能够有效整合执法、管理、服务 等各方力量,形成“攥指成拳”的强大合力。这对于我们啃下 X 区域社会治理这块“硬骨头”,探索超大体量社区的治理新路,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第三,这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生 动实践。“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都是为了让人民群众过上更美好的生活。结对共建不能仅仅停留 在组织层面,其最终成效要体现在为民服务上。在一些基层调研 中我们看到,通过党建结对共建,能够有效推动解决群众反映强 烈的民生实事。县级单位的党员干部走出机关大院,沉到社区楼 栋,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服务,可以更真切地听到群众的 呼声,更准确地掌握群众的急难愁盼。通过共同解决一个停车难 问题、共同整治一条背街小巷、共同帮扶一户困难家庭,不仅能 实实在在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能在这个过程 中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增进鱼水深情,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党就在 身边、干部就在眼前,从而不断夯实党长期执政的群众基础。 二、聚焦“五个问题”,系统谋划社会治理攻坚路径 推动结对共建,特别是在 X 区域这样的复杂环境中开展社 会治理集中整治,必须要有系统思维和科学方法。县委提出的 “五个问题”方法论,即想清楚“为什么做、谁来做、做什么、 怎么做、做得怎么样”,是一个环环相扣、逻辑严密的完整工作 闭环。大家要深入领会,并将其贯穿于结对共建工作的全过程。 第一,深刻回答“为什么做”,就是要把握时代要求,回应 群众期盼。正如前面所分析的,我们开展这项工作,是出于巩固 执政基础、破解治理难题、服务人民群众的需要。这是我们工作 的逻辑起点和价值原点。每一名参与共建的党员干部都要扪心自 问:我到社区去,是为了完成一项任务,还是真正想为群众做点 事?是为了“镀金”,还是为了“炼金”?思想的偏差,会导致 行动的偏差。我们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结对共建作为 践行初心使命的试金石和磨刀石,以强烈的政治自觉和责任担当, 投身到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中去。 第二,清晰界定“谁来做”,就是要强化责任担当,凝聚共 建合力。责任不明确,工作就容易落空。在结对共建中,责任主 体是清晰的。县级单位党组织是“帮”的主体,要发挥好牵头、 带动和资源支持作用,不能当“甩手掌柜”,更不能只挂名、不 出力。村(社区)党组织是“建”的主体,要履行好属地责任, 主动对接、积极作为,发挥好熟悉情况、贴近群众的优势。广大 下沉党员干部是先锋队和突击队,要主动亮身份、树形象、当表 率,在信息采集、政策宣传、矛盾化解、服务群众等工作中冲锋 在前。为了确保责任落实,我们要建立“县委统筹、组织部门牵 头、街道社区主抓、共建单位协同”的领导体系和工作机制,实 行挂图作战、销号管理,确保每个环节都有人抓、每项任务都有 人管、每个问题都有人负责。 第三,准确把握“做什么”,就是要聚焦核心任务,精准靶 向发力。结对共建不能“大水漫灌”,必须聚焦重点、靶向施策。 结合当前 X 区域社会治理的紧迫任务,我认为至少要抓好“三 大任务”:一是建强组织堡垒。共建的首要任务是加强组织建设。 县级单位党组织要帮助社区党组织规范“三会一课”、优化组织 设置、发展优秀党员,探索构建“街道大党工委—社区大党总支 —楼栋党支部—党员中心户”的四级组织架构,真正把组织体系 的“桩基”打牢、打实。二是攻坚治理难题。这是当前最硬核的 任务。我们要紧盯 X 区域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像群租房这样的 顽瘴痼疾。根据部署,集中整治行动以“亮剑治群租、雷霆扫乱 象、织网管人口”为核心。我们的共建单位要全力配合,深入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