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违规吃喝问题专题研讨会讲话及发言材料汇编(6篇)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违规吃喝问题专题研讨会讲话及发言材料 汇编(6 篇) 目录 1.在抵制违规吃喝问题专题研讨会上的交流发言 ..................2 2.在集中整治违规吃喝问题专项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集团 公司) .......................................................................................10 3.在抵制违规吃喝问题专题研讨会上的交流发言 ................18 4.在集中整治违规吃喝问题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 ................24 5.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推进会暨扼制违规吃喝不良风气专题 会议上的讲话 ...........................................................................30 6.在集中整治违规吃喝问题专项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37 在抵制违规吃喝问题专题研讨会上的交流 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姐妹们: 大家好! 今天,能有机会和大家围绕“抵制违规吃喝”这一主题交 流学习,我深感责任重大、意义特殊。作为一名长期在妇联 办公室工作的文秘人员,我既是各项纪律要求的执行者,也 是妇联干部队伍形象的“观察员”。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持 续释放“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违规吃喝问题虽经多 轮整治,但仍有个别党员干部心存侥幸、顶风违纪,甚至从 “舌尖上的腐败”演变为“围猎”干部的“突破口”。对我们妇联 干部而言,身处联系妇女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一言一行都 关乎党和政府在妇女群众中的形象,更需要以“时时放心不下” 的警觉,把抵制违规吃喝作为锤炼党性、严守纪律的“必修 课”。结合近期学习思考和工作实际,我从三个方面与大家分 享体会。 一、从“舌尖上的微腐败”看妇联干部的特殊责任——必 须把准“政治关”,答好“初心卷” 记得去年参与整理县纪委监委典型案例汇编时,有这样 一个案例让我深受触动:某乡镇妇联主席在走访困境儿童家 庭时,接受家长递来的一篮土鸡蛋,虽价值不足百元,却因 未按规定报备,被群众举报后受到党内警告处分。通报里有 一句话让我反复琢磨:“妇联干部的‘小便宜’,吃掉的是妇女 群众的信任感。”这让我深刻认识到,违规吃喝绝不是“小事 小节”,而是关系妇联组织政治属性的“大问题”。 第一,违规吃喝是“四风”问题的“寄生体”,必须从政治 高度认清其腐蚀性。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数据显示,20xx 年 查处的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问题中,违规吃喝占比达 xx.x%, 且呈现出“不吃公款吃老板”“不吃本级吃下级”“虚列开支搞变 通”等隐形变异特征。对我们基层妇联来说,虽然没有“大权 在握”的显眼权力,但日常工作中与乡镇(街道)、村(社区) 干部、企业代表、社会组织负责人接触频繁,一些别有用心 者可能以“妇女工作辛苦”“感谢支持”为借口,用“一餐饭”“一 壶酒”拉近关系,实则是“围猎”干部的“糖衣炮弹”。去年我们 下村调研时,有位村妇联主席曾私下说:“有些企业老板来村 部捐物资,顺便请我们吃个便饭,大家都推脱不掉,怕伤了 和气。”这句话点出了问题的关键——基层干部往往因为“抹 不开面子”“怕影响工作”而放松警惕,却不知每一次“下不为 例”都是在透支群众信任,每一次“盛情难却”都是在为腐败滋 生埋下隐患。 第二,妇联干部是“娘家人”的“形象窗口”,必须从职责 使命看透其示范性。 妇联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 桥梁纽带,我们的作风直接关系妇女儿童对党的感情。我在 办公室工作期间,曾参与组织过“最美家庭”评选、妇女创业 培训等活动,接触过许多朴实的妇女姐妹。记得有位农村妇 女在参加完县妇联组织的技能培训后,拉着我的手说:“你们 大老远来给我们上课,中午就吃碗面条,比我家过年还实在, 这样的干部我们信得过!”这句话让我至今难忘——妇女群 众对干部的评价,往往就藏在一顿饭的“标准”里、一次接待 的“细节”中。如果我们自己都管不住“嘴”,又何谈教育引导 妇女群众崇廉尚洁?去年县妇联开展“廉洁家庭”创建活动时, 一位获奖的社区妇联主席在发言中说:“我常跟家人说,咱们 不图吃多好、喝多贵,只要干干净净做人,姐妹们才会愿意 跟咱们掏心窝子。”这正是妇联干部应有的觉悟:只有自身作 风正派,才能让妇女群众感受到“娘家人”的温暖可信;只有 守住“舌尖上的纪律”,才能挺直腰杆为妇女儿童发声办事。 第三,抵制违规吃喝是“纠治顽疾”的“先手棋”,必须从 作风建设悟透其紧迫性。从近年来各级巡视巡察反馈的问题 看,基层“酒桌文化”仍有残余,一些干部存在“吃点喝点是小 事”的侥幸心理。就我们县妇联而言,虽然近年来未发生重大 违规吃喝问题,但在日常工作中仍存在一些苗头性倾向:比 如下村调研时,个别干部觉得“基层同志热情,不吃反而显得 生分”,被动接受超标准接待;比如组织妇女活动时,为了“活 跃气氛”,安排了超出预算的工作餐;再比如与企业对接妇女 创业项目时,对对方提供的“商务宴请”没有坚决拒绝。这些 看似“人之常情”的行为,实则是纪律意识淡化的表现。去年 办公室在整理年度考核材料时发现,有 3 个乡镇妇联在报备 接待费用时存在“拆分账单”“虚列事由”问题,虽未造成严重 后果,但暴露出我们在制度执行上的“宽松软”。这让我更加 清醒地认识到:抵制违规吃喝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不是“一阵风”,而是“持久战”。 二、从“八小时外”的生活圈看妇联干部的风险隐患—— 必须把牢“行为关”,守好“廉洁线” 办公室工作的一大特点是“接触面广、信息量大”。我在 整理干部廉政档案时发现,不少违纪干部的“第一次”往往发 生在“八小时外”:有的是同学聚会时被“劝酒”,有的是老乡 走访时被“设局”,有的是朋友帮忙时被“拉拢”。对妇联干部 来说,我们的社交圈同样复杂——既要联系女企业家、女干 部,又要服务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