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25 年全市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座谈会上的
讲话稿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全市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座谈会,主要任
务是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
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决策部署,总结交流我市
前一阶段的工作经验,深入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并对下
一阶段的重点任务进行研究和部署。刚才,几位同志结合各自工
作实际作了很好的发言,谈了认识、讲了做法、提了建议,听了
很受启发。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挑战,深刻认识新时代加强基层社会
治理的极端重要性
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统筹推进乡镇(街道)和
城乡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
程。过去一个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锐
意进取、扎实工作,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治理能力持续
提升,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
一是党建引领的核心作用更加彰显。我们始终坚持党的领导
贯穿于基层社会治理的全过程、各方面,持续深化网格化管理和
服务,推动党的组织和工作向最基层延伸。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
员干部在疫情防控、创城创卫、服务群众等大战大考中冲锋在前、
勇挑重担,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得到有效发挥,成了群
众最可靠的“主心骨”。
二是矛盾化解的基层基础更加牢固。我们坚持和发展新时代
“枫桥经验”,积极推广运用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智慧的“新
时代六尺巷工作法”,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
大化解专项行动。通过建立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
联动工作体系,一大批矛盾纠纷在源头得到预防、在萌芽状态得
到化解,信访工作的法治化水平也得到了稳步提升,有力维护了
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
三是为民服务的实践内涵更加丰富。我们始终牢固树立以人
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和落脚点。聚焦“一老一小”等重点群体的急难愁盼,我们大力
推进了一批民生工程和民生实事,加快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
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自去年以来,全市累计完成老旧小区
改造项目 X 个,新增普惠性养老床位超过 800 张,建设社区“四
点半课堂”X 个,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了实实在
在的增强。这些成效的取得,体现了我们以数据和事实来衡量工
作的价值,并根据反馈持续改进的决心。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对标新时代新
征程的新要求,对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我市的基层
社会治理工作仍然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例如,部分地区社会治
理的理念还不够先进,方式方法还比较传统;社会力量参与治理
的广度和深度还有待拓展;基层治理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
仍需进一步提高;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提升治理效能的探索
尚在起步阶段。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高度重视,
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同志们,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
天下安。加强基层社会治理,事关党的执政根基,事关国家长治
久安,事关人民安居乐业。我们必须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
刻认识这项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
使命感,以更大的决心和气力,推动我市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再上
新台阶。
二、聚焦重点,精准发力,全面提升我市基层社会治理现
代化水平
做好新时代的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统
筹谋划、整体推进。我们要紧紧围绕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
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这一目标,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努
力走出一条具有 X 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子。
第一,要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筑牢基层社会治理的“压舱
石”。“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这根“针”就是乡镇、街道
和村、社区党组织。加强基层社会治理,首要任务就是把基层党
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一要强化政治功能。要毫不动摇地坚
持党对基层社会治理的全面领导,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
得到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要教育引导基层党员干部深刻领悟
“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
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
治执行力,确保基层社会治理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二
要建强组织体系。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持续
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要健全“市委—区(县)委—乡镇(街道)
党(工)委—村(社区)党组织—网格(小区)党支部(党小组)
—党员中心户”的组织链条,把党的领导延伸到社会治理的“神
经末梢”。要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把那些政治坚定、能力
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人才选拔到关键岗位上来。三要统筹各方
力量。基层党组织要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善于统筹协调辖区内
的各类组织和资源。要推动建立党组织领导下的多方联动机制,
统筹推进自治、法治、德治的良性互动,将居民委员会、村民委
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力量拧成一
股绳,形成齐抓共管、共建共治的强大合力,努力构建起共建共
治共享的工作格局。
第二,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擦亮基层社会治理的“温暖底
色”。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做得好
不好,最终要看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我们必须把
造福人民作为工作的根本价值取向,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办实事、
解难事。一要聚焦群众关切。要始终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
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要紧紧围绕就业、教
育、医疗、养老、托育等民生领域,实施更多有温度、有质感的
民生项目。要特别关注“一老一小”这个重点群体,加快构建居
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
普惠托育服务体系,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让孩子们健康快乐
成长。二要畅通诉求渠道。要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民意收集和
反馈机制,让群众的意见“有地方说、说了有人听、听了有回
音”。要完善领导干部下访接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