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2025年公司项目发展攻坚专题部署会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 2025 年公司项目发展攻坚专题部署会上的 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 X 公司项目发展攻坚专题部署会, 主题鲜明,意义重大。这次会议既是一次回顾总结、分析形势的 “诊断会”,更是一次统一思想、压实责任的“动员会”,还是一 次聚焦问题、攻坚克难的“部署会”。主要任务是,全面复盘 2025 年上半年项目发展工作,深刻剖析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与挑战, 动员公司上下进一步认清形势、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以超常的 决心和举措,坚决打赢下半年项目发展攻坚战,确保全年目标任 务圆满完成。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正视严峻形势,深刻认识项目发展的极端重要性与紧 迫性 今年以来,公司上下紧紧围绕 X 上级公司的各项决策部署, 将项目发展作为企业生存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要务”和“生命 线工程”,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规划发展部门和各相关协同部门 的同志们,顶着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四处奔波,积极寻求项目 资源,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此,我 代表公司党委,向所有奋战在项目发展一线的干部员工,表示衷 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慰问!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客观地、严肃地认 识到当前项目发展工作面临的严峻态势和存在的巨大差距。刚 才,规划发展部的负责同志已经通报了上半年的指标完成情况, 数字是客观的,差距是现实的,问题是不容回避的。坦率地讲, 上半年的成绩单与我们的预期、与上级公司的要求、与公司高质 量发展的需求相比,存在着明显的落差。根据我们掌握的数据, 上半年我们累计完成投资额 X 亿元,仅占年度计划的 38%;新 增核准及备案容量 X 万千瓦,距离全年 X 万千瓦的目标相去甚 远。部分重点跟踪项目,推进速度不及预期,有的甚至出现了停 滞或被竞争对手反超的现象。这些情况,必须引起我们全体的高 度警觉和深刻反思。 究其原因,固然有宏观经济环境复杂多变、能源行业竞争空 前激烈、优质资源日益稀缺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但我们更应该从 主观上、从自身上找问题、挖根源。我们必须深刻反思,我们是 否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是思想认识的深度和高度是 否到位?是否真正将项目发展摆在了关乎企业生死存亡的战略 高度来认识和推动?是否存在“等、靠、要”的惰性思想,对市 场变化的反应不够敏锐,对抢抓机遇的紧迫感不强?第二,工作 举措的精度和力度是否到位?我们的一些工作部署是否还停留 在“文来文往、会来会去”的层面?项目前期工作的深度和精度 是否足够,对项目的技术经济性、政策符合性、潜在风险点的研 究是否透彻?对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堵点、难点问题,解决的力度 和效率是否达到了攻坚的要求?第三,协同作战的广度和效度是 否到位?项目发展绝不仅仅是规划发展部一个部门的事情,而是 全公司共同的责任。我们的内部协同机制是否顺畅高效?生产、 技术、财务、法律等各个环节是否都能够主动靠前服务,形成了 强大的攻坚合力?还是存在部门壁垒、推诿扯皮的现象,导致项 目信息流转不畅、决策效率低下?第四,干部队伍的能力和作风 是否到位?我们的发展团队是否具备在新形势下发现机遇、创造 机遇、把握机遇的过硬本领?是否发扬了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的 优良作风?面对困难和挑战,是迎难而上,还是畏缩不前?同志 们,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亦是退。在当前这个千帆 竞发、百舸争流的时代,项目发展就是我们参与市场竞争的“入 场券”,是我们实现转型升级的“发动机”,是我们保障职工福祉 的“压舱石”。抓不住项目,我们就没有未来;抓不好项目,我 们就无法实现高质量发展。放眼 X 市的整体发展态势,2025 年 全市计划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达到 600 个省重大项目清单中 X 市也有 6 个项目入选,总投资额高达 116.6 亿元。这种蓬勃的发 展势头,既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机遇,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 竞争压力。我们必须以“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姿态,切实 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攻坚项目发展的任务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 聚到破解发展难题的实践中去。 二、把握宏观大势,精准锚定服务国家战略的发展新航向 做好项目发展工作,不仅要埋头拉车,更要抬头看路。我们 必须跳出企业自身的小圈子,站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大局 的高度,去审视和谋划我们的发展方向。只有顺势而为、乘势 而上,我们的发展才能行稳致远。当前,我国正处于能源革命 和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时期。2025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 要“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积极稳妥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已经成为国策这为我们新能源企业的发展指 明了根本方向,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我们必须深刻领 会并主动融入这一宏大叙事。 第一,要深刻把握“零碳园区”建设的政策风口。2025 年,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国家能源局等三部委联合发布了《关 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标志着零碳园区建设从概念走向 了国家层面的规范化实施。这绝不是一个普通的文件,而是一个 清晰的产业发展信号。文件对园区可再生能源占比、单位产值碳 强度、综合能源利用效率等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所在的 X 省 也出台了《X 省碳达峰碳中和试点建设方案》,并计划到 2025 年 建设 10 家以上的零碳(近零碳)园区。我们公司地处工业基础 雄厚的 X 地区,周边拥有众多工业园区,更依托现有的供热用 户资源,这为我们切入零碳园区、综合能源服务提供了得天独厚 的优势。我们必须抢抓这个机遇,加强对相关政策的科学研判, 主动对接地方政府和园区管委会,将我们自身的新能源开发能力 与园区的绿色转型需求深度结合,从单一的发电项目开发,向提 供“源网荷储”一体化解决方案、构建零碳智慧能源系统的综合 服务商转型。 第二,要精准对接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战略布局。国家正在大 力推动以“沙戈荒”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同时, 对于东部负荷中心,分布式光伏、海上风电,以及与各种场景结 合的“光伏+”项目,依然是发展的重点。X 省作为经济大省和 能源消费大省,其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决心是坚定的。我们要善于 从国家和省级的能源发展规划中寻找项目机会,既要敢于在大型 基地项目中“揭榜挂帅”,也要善于在分散式、分布式项目中“精 耕细作”。特别是对于储能项目,随着新能源占比的不断提升, 其在电力系统中的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