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关于青年干部思想政治工作情况的报告
近年来,市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
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统
筹宣传、共青团、教育等多方力量,以“四个坚持”为突破口,
创新路径、凝聚合力,推动青年思政工作走深走实,引领广大青
年在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中贡献青春力量。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坚持理论铸魂,筑牢青年坚定信念的政治根基。一是
以思想引领为先导,夯实理论武装根基。市委坚持用习近平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根铸魂,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青年群
体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青春挺膺
担当”等重点主题,开展“首府青年讲师团”巡回宣讲、“红领
巾爱学习”主题活动 960 余场,覆盖青年群体超 5 万人次。组织
青年理论宣讲大赛、“微团课”比赛、“红领巾讲解员”展示等系
列活动,点燃青年理论学习热情,形成“比学赶超”生动局面。
二是以理论传播为抓手,推动教育入脑入心。以“青城共育石榴
籽 中华民族一家亲”为主题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校园”,
在全市委中小学构建“开学第一课+主题升旗+双宣誓”思政链条,
将理想信念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组织“雷锋精神”宣讲、
安全普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培育青少年法治思维与阳
光心态。开展“红领巾心向党”班团队会、“学党史、强信念、
跟党走”主题团日等活动,让党的创新理论如春风化雨般滋养青
年心田。三是以使命教育为牵引,锻造过硬师资队伍。全面实
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师德师风建设,组建“党员名师工作
室”“名师+”研修共同体,打造政治过硬、业务精湛的思政先锋
队。通过师德讲座、政治理论培训等手段,淬炼教师队伍的政治
品格与育人本领,构建起“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
的思政教育生力军。
(二)坚持舆论塑形,汇聚青年砥砺前行的思想力量。一是
以舆论引导为关键,汇聚奋进思想力量。市委持续完善“青年主
体+青年语言+青年平台”三位一体宣传矩阵,构建覆盖面广、传
播力强、影响力深的主流舆论生态。团属媒体与市委级主流媒体
协同发力,依托“青听・城市委发展共话青春未来”“青春与法
同行”等品牌活动,激发青年主动发声、积极建言,实现正能量
“破圈传播”、主旋律“声入人心”。2024 年以来累计推出青年
主题报道 286 篇,创作《不屈的信仰》《今天的模样》等文化精
品 130 部,全网播放量突破 70 万次。二是以校园宣传为阵地,
深化主题教育实践。推出“牢记嘱托 筑梦北疆”主题教育实践
活动,组织“民族团结一家亲”“书信手拉手”“争做民族团结小
小石榴籽”等主题团队日活动 1500 余场,吸引青少年参与超 10
万人次。深化文明校园建设,打造文明校园 600 余所,举办校园
文化展演、主题宣传活动百余场,构筑起立体化校园思政宣传体
系。三是以网络清朗为目标,筑牢意识形态防线。组建青年网评
员尖兵队伍,围绕重大节点开展舆情引导,举办网络文明传播大
会、网络安全宣传周等活动 38 场,全面提升青年“线上正能量
发声、线下价值观引领”能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三)坚持文化赋能,培育青年团结奋斗的道德风尚。一是
以文化实践为纽带,厚植家国情怀根基。全市共青团组织广泛开
展“我与祖国共成长”主题团日、“中国我的爱”快闪等活动,
持续擦亮文物故事大赛、青年书画展等文化品牌,增强青年文化
认同感与精神归属感。二是以阵地建设为依托,创新协同共育模
式。建设“雷锋学校”等示范阵地 300 余所,推出“红色教育+
民族团结”主题研学路线,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实践品牌,实
现思政教育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推进美育、劳动教育协同发
展,建成“馆校共建”基地 40 个,推广“劳动+”教育模式覆盖
276 所学校,开展“家校社”协同育人活动 550 余场,为青年成
长搭建多维立体育人平台。三是以岗位建功为载体,激扬青春奋
斗力量。团市委、新城区法院等单位联合开展“青春共话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