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党委党课讲稿:做新时代四
有好老师,育可堪大任的栋梁才
同志们,大家好。
今天,我作为学校党建办、组织部和机关党委的一名负责
人,同时也是一名在高校奋斗了18年的普通教师,很高兴能有
这样一个机会,和在座的各位青年骨干、同志们一起,围
绕“做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新时代青年教师,育德智体美劳全
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主题,共同交流和探
讨。开宗明义,我们今天讨论的核心,就是新时代的青年教师
如何向下扎根、向上生长,从而更好地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我
们的立德树人这一神圣使命。
向下扎根,根深才能叶茂;向上生长,方可沐浴阳光。教师
的成长,如同树木的生长,既要有深植于思想和信念的根
系,也要有追求卓越、向阳而生的力量。扎根,是为师之本、
是立教之基;生长,是发展之道、是强教之要。今天,我将结
合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感悟,从“忠诚”“热爱”“本领”三个
维度,与大家分享几点思考。
一、把对党忠诚扎根心底,铸牢理想信念之魂
天下至德,莫大乎忠。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培养的
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定语”是本质规定,决定
了我们人才培养的根本方向。我们培养的人,必须是共产主义
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
践者。这份信仰与忠诚,是我们青年教师首先必须具备的政治
品格和思想根基。
忠诚,源于对信仰的坚定。回望历史长河,中国共产党
从1921年成立之初仅有50多名党员的革命火种,到今天已经走
过了104年的光辉历程,发展成为拥有超过1亿名党员的世界第
一大执政党。历经百年风雨,我们党为何依然能够青春永驻、
风华正茂?根本原因就在于,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始终坚守
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始终
拥有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正是这份坚定的信仰,凝聚起了无
坚不摧的奋进力量,赢得了人民群众最广泛、最深刻、最真挚
的拥护。理想信念坚定与对党忠诚是内在统一的。只有理想信
念坚定,才能做到对党绝对忠诚;而对党忠诚,正是对坚定理
想信念最直接、最现实的检验。对于我们高校青年教师而
言,忠诚绝不是一句抽象的口号,而是融入血脉、见诸行动的
实践哲学。这份忠诚,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忠诚于党的
教育事业。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
计,我们所从事的工作,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我
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
的教育方针,确保我们的教书育人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
向前进。根据2025年最新发布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
层组织工作条例》等一系列指导文件,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
全面领导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我们*大学
之所以能够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领域取得一系
列瞩目成就,最根本的保障就是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近年
来,我校党委全面落实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涌现出
了一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
部”,这些荣誉的背后,是我校全体师生党员对党忠诚的生动
体现。二是忠诚于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教师的天职是育人。
我们的忠诚,要体现在把立德树人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和落脚点。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塑造灵魂。在每一堂
课、每一次交流中,我们都要自觉承担起“为学、为事、为
人”示范的责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
观,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我们要努力培养出
那些对党和人民忠诚可靠、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这
既是我们自身的使命,也是我们对党忠诚的最好诠释。三是忠
诚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作为青年教师,我们既
是教育者,也是受教育者。我们既要努力把自己锻造成对党和
人民忠诚可靠、可堪大用的栋梁之材,也要把培养同样忠诚可
靠的接班人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意味着,我们的课堂不能
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场,更应该是信仰的播种地。我们要理直气
壮地讲好思政课,更要将思政元素如春风化雨般融入每一门专
业课程中,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同向同行,真
正把忠诚的种子播撒到学生的心田里,让他们成长为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把满腔热爱扎根心底,厚植家国情怀之根
教育是植根于爱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曾
明确指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
爱国情怀。而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教师首先必须心中有
爱。这份爱,是对国家民族的挚爱,是对教育事业的博爱,是
对莘莘学子的仁爱。新时代的青年教师,唯有将满腔热爱深深
扎根心底,才能点燃学生心中的爱国火种。
这份热爱,首先体现在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与执着奉
献。在我校,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院士,他是我们学
校首届毕业生的杰出代表,也是全国先进工作者。1995年,他
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是当时我国石油工业系统最年轻的院
士之一。如今,*院士已是85岁高龄,但他依然精神矍铄地躬耕
在教学科研的第一线。在与青年教师分享他60多年的从教经验
时,他反复强调一句话:“要当好教师,必须喜欢和热爱教师
这个职业,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有效的动力。”在他的
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种超越了职业本身的大爱。那份对“为
党育人、为国育才”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那份对自己所从事
的科学研究的纯粹热爱,那份对学生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
慈父之爱,共同构筑了一位大先生的伟岸形象。他的故事告诉
我们,真正的热爱,不是一时兴起的热情,而是数十年如一日
的坚守,是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伟业的家国情怀。
这份热爱,更体现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责任担当。我
们*大学因油而生、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