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全市村(社区)两委
班子队伍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村(社区)“两委”班子队伍建
设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
党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上级党委的
决策部署,分析研判当前我市村(社区)“两委”班子队伍建
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研究部署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刚
才,几个*镇、*街道的负责同志作了很好的发言,介绍了各自
的经验做法,听了很受启发。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深化认识,深刻把握建强“两委”班子队伍
的时代重任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村(社区)党组织是我们党在城乡基
层的战斗堡垒,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
里”。“两委”班子作为这个战斗堡垒的核心,其能力强不
强、作风硬不硬、威信高不高,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根基是否
稳固,关系到基层治理的成效,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
益。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的宏伟征程中,抓好“两
委”班子队伍建设,其意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大和深
远。
(一)建强“两委”班子,是巩固党在基层执政根基的必然
要求。总书记反复强调,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
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
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村(社区)“两
委”班子是党和国家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的路线
方针政策在基层的直接执行者和推动者。只有建设一支政治过
硬、听党话、跟党走的“两委”班子,才能确保党的全面领导
在基层“一根钢钎插到底”,确保党的各项惠民政策不折不扣
地落到实处,使每一个村社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宣传党的主张、
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
的坚强战斗堡垒。我们必须站在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以高
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抓好这项固本强基的战略工程。
(二)建强“两委”班子,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和实现共同
富裕的核心引擎。当前,我市正处于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关
键时期。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最艰巨
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村(社
区)“两委”班子,特别是带头人,是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增
收致富的“领头雁”。一个地方的产业如何布局、资源如何盘
活、群众如何组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两委”班子的视野、
思路和能力。实践证明,凡是班子坚强有力、思路开阔清晰的
村社,往往都能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子,村集体经济日益壮
大,村民生活蒸蒸日上。反之,如果班子软弱涣散、内耗严
重,再好的政策、再多的机遇也可能付诸东流。因此,我们必
须把“两委”班子建设成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骨干力
量,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和保障基层村社实现“共富有道”,为
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三)建强“两委”班子,是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维护社会
和谐稳定的关键支撑。随着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基层社会结
构、组织形态和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基层治理面临着许
多新情况、新挑战。从矛盾纠纷的调处,到人居环境整治;从
公共服务的供给,到文明新风的倡导,大量具体而繁杂的工作
都需要“两委”班子去组织、去推动、去落实。他们是基层社
会治理的“第一响应人”和“一线指挥员”。只有建设一支本
领过硬、善于做群众工作、能够驾驭复杂局面的“两委”班
子,才能有效整合各方力量,及时化解基层矛盾,精准回应群
众诉求,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实现“治理
有效”,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聚焦关键,聚力突破,全面提升“两委”班子队伍的质
量水平
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高素质专业化
村(社区)干部队伍,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问题导
向,聚焦薄弱环节,做到选用与储备、教育与历练、严管与厚
爱“三个并重”,推动“两委”班子队伍整体优化提升。
(一)坚持选用与储备并重,在“拓源提质”上下功夫,筑
牢班子队伍的“源头活水”。“两委”班子强不强,关键看人
选得准不准、结构优不优。我们要树立鲜明的用人导向,把政
治标准放在首位,大力选拔那些党性强、作风正、有情怀、敢
担当、群众公认的优秀人才进入班子。要打破地域、身份、行
业壁垒,广开进贤之路,既要注重从本村本社的致富能手、退
役军人、返乡创业人员中选拔,也要积极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
的优秀年轻干部下沉到村社任职,持续优化班子年龄、学历和
专业结构。根据全省的统计数据,上一轮换届后,我省村(社
区)班子成员的大专以上学历比例和年轻干部比例都有了显著
提升,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趋势,我们要继续巩固和扩大这一成
果。同时,要把功夫下在平时,建立健全村级后备力量动态储
备库。要实施“菁锐·优训”行动,通过“分类建库、定制策
划”的方式,定期在各领域调研和发掘有潜力的优秀年轻
人,建立起分门别类的专业领域“菁苗库”,为每个村(社
区)至少储备2-3名素质好、有潜力的后备干部。对这些后备力
量,要为他们量身打造“集中培训+跟班挂职+导师帮带”的成
长套餐,安排到乡村振兴示范村、明星村或重点项目一线进行
为期一年的挂职锻炼,通过“三方共育”和“双师结对”机
制,让他们在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要建
立“培养纪实档案”,实行“优胜劣汰、有进有出”的动态管
理,确保储备库始终是一池活水,随时能为“两委”班子补充
新鲜血液。
(二)坚持教育与历练并重,在“精准赋能”上求实效,锻
造能干事干成事的过硬本领。干部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必须
在持续地学习和艰苦的实践中淬炼提升。要构建系统化、精准
化的培育体系,彻底改变过去“大水漫灌”式的培训模式。一
是要建强培训主阵地。要依托市委党校,高标准建好我市的专
职村书记培训学院,整合全市优质资源,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