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XX 市农村黑臭水体和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现
场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市委、市政府在这里召开全市农村黑臭水体和生活污
水治理工作现场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决策部署,学习借鉴“千村
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总结前期工作,分析当前形势,部署下
一阶段重点任务,动员全市上下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
实的举措,坚决打赢农村水环境治理这场攻坚战、持久战。
会前,一同现场考察了 XX 县的污水处理设施和美丽乡村建
设情况,看到了治理的成效,也感受到了基层同志们的辛勤付出。
XX 县在探索分散式污水处理、市场化运维模式等方面做出了有
益尝试,值得肯定和学习。刚才,市环委办通报了总体情况,市农业
农村局、市水利局等部门和 XX 区、XX 县作了很好的交流发言,
各有侧重,各有亮点。下面,结合调研和平时掌握的情况,再讲三点
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问题,深刻认识新阶段农村水环境治理
的艰巨性与紧迫性
近年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 XX 省关于农村人居
环境整治提升的各项要求,将农村黑臭水体和生活污水治理作为
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和政治任务来抓,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效。
特别是进入 2025 年以来,治理工作进入了提速增效的新阶段。截
至今年上半年,全市累计排查建档的 1255 个农村黑臭水体中,已
完成治理 708 个,治理水域面积超过 130 万平方米,农村生活污水
治理率稳步提升,一批昔日的“龙须沟”“墨汁河”重现清水绿岸、
鱼翔浅底的景象,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这些成
绩的取得,是全市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攻坚克难的结果。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对照新时代美丽乡村建
设标准,对照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新期待,当前的工作还存
在诸多不容忽视的短板和挑战。剩下的近 500 个未销号水体,大
多是成因复杂、治理难度大的“硬骨头”。一些深层次、根源性
的问题日益凸显,治理工作正处于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关键时
期。
一是思想认识存在偏差。部分地区和部门对这项工作的长期
性和复杂性认识不足,存在“重治轻管”“重建设轻运维”的倾向。
有的地方认为治理工作是环保部门一家的事,“等、靠、要”思
想严重,主动作为不够。有的甚至产生了“歇歇脚、喘口气”的
松懈情绪,工作标准不高、要求不严,导致治理效果时有反复,群众
反映强烈。
二是治理体系不够健全。当前“九龙治水”的局面仍然存在,
部门间协同作战能力有待加强。生态环境、农业农村、水利、住
建等部门的政策、资金、项目未能有效统筹,各自为战,难以形成
“一盘棋”的强大合力。河(湖)长制在末端落实上还存在虚化、
弱化现象,基层河长巡河履职不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闭环机
制尚未完全形成。
三是技术路径依赖单一。过去一段时间,一些地方在治理技
术选择上,存在“一刀切”现象,未能做到因地制宜、科学施策。
部分地区盲目套用城市污水处理厂的集中处理模式,建设成本高
昂,管网配套难,而建成后的运行维护费用更是成为乡镇财政的沉
重负担,导致一些设施“晒太阳”“建而不用”,造成了巨大的资源
浪费。对于分散农户的生活污水处理,缺乏经济适用、简便有效
的技术方案。
四是资金保障机制不畅。目前,治理资金来源仍以政府投入
为主,渠道相对单一。特别是长效管护资金,缺乏稳定、可持续的
制度性保障。社会资本参与度不高,市场化运作模式探索不足,未
能有效撬动金融资本和社会力量投入。部分项目资金使用效益不
高,绩效评估体系有待完善,如何“把钱用在刀刃上”仍是一个重
大课题。这些问题,是前进中的障碍,是治理工作必须攻克的堡垒。
召开这次现场会,就是要直面问题、解剖麻雀,推动全市农村水环
境治理工作向纵深发展。
二、提高站位、锚定目标,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引领农村水环
境治理新征程
农村黑臭水体和生活污水治理,表面看是环境问题,实则关系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成色,关系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全局,是一项
必须抓紧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
第一,这是践行“两山”理论、建设美丽中国的具体行动。
党的二十大报告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
设的意见》都明确提出,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农
村人居环境。农村水环境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美丽
中国最动人、最温暖的底色。如果农村处处是污水横流、臭气熏
天,那么“美丽”二字就无从谈起。抓好这项工作,就是用实际行
动守护绿水青山,夯实金山银山的发展根基。
第二,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一个环境脏乱差的村庄,不可能留住
人,更谈不上吸引人才、发展产业。优良的水生态环境,不仅能提
升农村的“颜值”和“气质”,更能催生生态旅游、健康养生、
绿色种养等新业态,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让农民群众在优
美的环境中过上富足的生活。这是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的必由之路。
第三,这是回应群众期盼、增进民生福祉的民心工程。随着
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日益增长。清
澈的河流、洁净的池塘,是乡愁的寄托,也是现代乡村生活品质的
体现。解决好群众身边的黑臭水体和污水直排问题,就是解决好
群众的“心头大事”,是检验各级干部是否“我为群众办实事”
的试金石。
全市上下要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深刻把握这项工作的极端
重要性,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
上来。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坚持系统治理、源头治理、
综合治理,锚定以下总体目标:到 2025 年底,全市所有县(市、区)
完成国家和省级监管清单内农村黑臭水体的整治任务,较大面积
农村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到 90%以上;到“十四五”末,基本消除
农村黑臭水体,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 45%以上,建立起“有制
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长效管护机制,实现
农村水环境“长治久清”。
三、聚焦关键、精准发力,以务实管用的举措开创农村水环
境治理新局面
目标已经明确,关键在于落实。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
结果导向,紧紧围绕“任务、技术、资金、机制”四个关键环节,
拿出硬核措施,推动工作取得实质性突破。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