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正确政绩观引领成长”青年干部培训班座谈会上的研讨发言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正确政绩观引领成长”青年干部培训班座 谈会上的研讨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晚上好。 我是本期青干班学员 XX。非常荣幸能有这样一个宝贵的机 会,和各位领导、同学一起,围绕“正确政绩观”与“青年干部成 长”这一深刻主题进行交流。昨晚的座谈会,气氛热烈、思想激 荡,几位领导的谆谆教诲与坦诚分享,如同一场及时雨,不仅为我 们驱散了成长道路上的迷雾,更在我们心中点亮了前行的灯塔。 下面,我想结合自己的困惑与反思,谈几点不成熟的心得体会,恳 请各位领导和同事批评指正。 一、向下扎根,向下求解:在“泥土芬芳”中校准政绩观的 “定盘星” 座谈会上,几位领导不约而同地强调了“深耕基层”的重要 性,那句“向下扎根才能向上生长”让我感触尤深。这不仅是对 我们成长路径的指引,更是对何为“正确政绩观”最生动的诠释。 作为一名青年干部,我们或许都曾有过“立马见功”的冲动和“大 展宏图”的向往,渴望在重要的岗位上、通过显性的成绩来证明 自己的价值。这种积极进取的心态固然可贵,但昨晚的交流让我 深刻反思:我们追求的“政绩”,究竟是为了谁?是为了一时的 “面子”和个人的“帽子”,还是为了群众长远的“里子”和一 方水土的未来? 正确的政绩观,其核心要义在于“以人民为中心”,在于创造 “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这并非一句空洞的口 号,而是需要我们用脚步去丈量、用真心去体悟的行动准则。XX 领导在回应 XX 学员关于如何发动群众的问题时,提到要“沉下 身子调研,吃透本村本镇的资源禀赋”,找到“一村一品”的特色 定位。这正是对“为民造福”政绩观的最好践行。它告诉我们, 真正的政绩,不在于轰轰烈烈的形式,而在于对一方水土的深刻理 解;不在于朝令夕改的“新花样”,而在于“功成不必在我”的境 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在于为地方长远发展打下的坚实 基础。 回想自己,虽然我目前并未直接在乡镇一线工作,但我的岗位 与区域产业发展紧密相关。过去,我可能更多地习惯于从文件到 文件、从报告到报告,认为掌握了宏观数据和产业政策就是抓住 了发展的关键。但昨晚的座谈会警醒了我,真正的产业规划,同样 需要沾满“泥土气”。产业的根脉深植于地方的资源禀赋和市场 主体之中,只有真正走进企业、深入车间、与企业家和一线工人 面对面交流,才能真正理解他们的痛点、难点和需求,我们的分析 报告才不会是“空中楼阁”,我们的政策建议才能真正“对症下 药”。“脚下沾满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这份真情,正是 我们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最坚实的情感基础和力量源泉。 二、直面“能力恐慌”:在“本领危机”中激发成长的“内 驱力” 座谈会上,XX 领导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们青年干部普遍存 在的“能力恐慌”问题,并以“回望初心”为我们提供了破解之 道。这让我深有共鸣,也深受启发。坦白说,“能力恐慌”是我进 入工作岗位以来,时常萦绕心头的一种复杂情绪。这种恐慌,并非 源于懒惰懈怠,恰恰如 XX 领导所说,是源于“想要更好地解决工 作中的问题”那份初心和责任感。 我在互动环节提问,如何提升综合文稿和产业类文稿的写作 能力。这个问题的背后,正是我最具体、最深切的“能力恐慌”。 每当面对一项复杂的产业调研任务,需要形成一份既有理论高度、 又有实践深度,既要符合上级要求、又要指导基层实践的分析报 告时,我常常感到力不从心。一方面,感觉自己的知识储备,无论是 理论政策还是专业知识,都已“捉襟见肘”,难以应对日新月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