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把握理论和实践要求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把握理论和实践要求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发展新质生产力,反复强调因地制宜 发展新质生产力。“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 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要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 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这 些重要论述为立足国情更好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指明了方向。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项长期任务、系统工程,需要科学谋划、 统筹兼顾。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断,要求在深刻把 握新质生产力的内涵、意义与发展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各地客观 实际、尊重区域发展规律,扎扎实实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因 地制宜”这一科学方法,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与中国式现代 化生动实践经验相结合,深化了对生产力发展动力机制和演进规 律的认识。 先看国际,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 命与大国博弈加剧态势相互交织。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 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成为一个国家 增强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源泉。再看国内,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新 旧动能平稳接续转换的关键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新的 生产力理论来指导,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和生产力发展路径, 特别是要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 现实要求。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 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推动高质量发展面临 的突出问题依然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个不平衡不充分,既体 现为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又体现为不同地区发展基础、资源禀赋 存在差异。必须深刻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立足发展不平 衡不充分的实际,用好“因地制宜”这一科学方法。遵循生产力 发展的空间分异规律,各地按自身产业基础与科技水平探索发展 新质生产力的路径,能够更充分挖掘自身发展潜力,进而推动城 乡区域整体发展水平提升,逐步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也 能实现现阶段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目标。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实 践。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 应。发展新质生产力,本质上要求生产关系进行适应性调整与变 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这需要通过进一步全面深 化改革来实现。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要求各地立 足自身发展基础、排查薄弱环节、梳理堵点卡点、采取有效措施, 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结合起 来,形成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的合力,进一步 塑造发展动能、激发经济活力。 深刻理解理论基础 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理论成果,标志着我们 党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认识的重大突破和创新。必须充分认 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涵意蕴,深刻理解其理论基础。 一是体现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要求。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 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因地制宜发展新质 生产力,强调的是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即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 同的特点,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条件下的矛盾也各有 特点。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产业基 础、资源禀赋等存在差异,一个地区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发 展新质生产力的侧重点也不同,这些差异共同构成了矛盾的特殊 性。各地需具体分析和研究相关产业结构、市场需求、技术水平, 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解决发展面临的瓶颈和问题。 二是体现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人以 中国化的语言对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的高度概括,是中国共产 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因地制宜”体现出实事 求是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 要求。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不能“一刀切”,不能搞“运 动式”蛮干,必须立足各地的自然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