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5 年度药品安全监管工
作情况报告
2025 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市场监督管
理局的有力指导下,我局深入贯彻落实药品安全“四个最严”要
求,以保障人民群众用药用械安全为根本目标,坚持问题导向与
系统思维,全面深化药品安全治理体系改革,扎实推进监管能力
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将本年度药品安全监管工作
情况报告如下。
一、强化监管体系建设,筑牢药品安全防线
坚持以强基固本为核心,通过优化监管队伍、深化专项整治
和完善制度保障,构筑起一道坚实可靠的药品安全防线,确保监
管责任与措施落实到位。
(一)健全专业化监管队伍。为适应新时期药品监管工作的
高要求,我局始终将监管队伍的专业化建设置于首要位置。本年
度,我局依据《X 县药品监管人员专业能力培训体系认证标准》,
组织开展了覆盖全县监管业务人员的专题培训共计 4 场,内容涵
盖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
条例》解读、现场检查技巧、案件查办要点与电子化追溯系统实
操等多个维度。培训邀请了省级药品审查专家和资深一线执法骨
干进行授课,确保了培训内容的权威性与实用性。根据《2025
年度考核成绩分析报告》显示,所有参训人员均参与了闭卷理论
考试和现场模拟检查实操考核,综合考核通过率达到 98%,较去
年同期提升了 3 个百分点,体现了监管队伍专业素养和执法能力
的显著增强。这一举措确保了执法人员能准确适用法律法规,提
升了检查的深度与广度,为开展各项监管工作奠定了坚实的人才
基础。
(二)深化药品专项整治行动。为有效净化市场环境,我局
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扎实推进了药品“清源”行动、医疗
器械专项整治行动以及网络售药乱象治理行动。行动前,均制定
了周密的实施方案,明确了排查范围、整治重点、责任分工与阶
段性目标。在行动中,采取飞行检查、交叉互查、明察暗访相结
合的方式,对全县药品、医疗器械生产(备案)、经营和使用单
位实施了全覆盖监督检查。根据《X 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5 年
1—8 月药品医疗器械行政处罚案件台账》统计,截至 2025 年 8
月底,全县共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3 次,出动执法人员 580 余人次,
检查相关单位 1300 余家次。共立案查处药品、医疗器械领域违
法案件 48 件,案值共计 65.7 万元,罚没款总额达 88.9 万元,罚
没款项已按《行政处罚罚没款执行规则》要求全额上缴国库。其
中,涉及经营使用无合格证明文件、过期医疗器械的案件 16 件,
占案件总数的三分之一;通过网络渠道无证销售药品的案件5件;
从非法渠道购进药品的案件 8 件。这些案件的严肃查处,有力震
慑了违法违规行为,有效规范了市场秩序,切实防范化解了区域
性、系统性药品安全风险。
(三)完善风险防控机制。为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药品安
全风险防控体系,我局建立了药品安全风险研判制度,每月组织
召开风险研判会议,对药品生产、流通、使用等环节的潜在风险
进行全面排查和分析。同时,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
术,搭建了药品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平台,实时收集、分析药品质
量安全数据,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并发出预警。此外,还制定了药
品安全应急预案,明确了应急处置流程、责任分工和保障措施,
确保在发生药品安全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响应、有效处置。通过
完善风险防控机制,我局实现了对药品安全风险的早发现、早预
警、早处置,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用药安全。
二、创新监管服务模式提升精准治理效能
在筑牢安全底线的同时,我局积极探索监管与服务相结合的
新路径,通过打造特色服务品牌和运用智慧监管技术,推动药品
安全治理从被动应对向量化管理和精准防控转变。
(一)打造“美丽有约”品牌守护公众用妆安全。针对化妆
品消费领域的新特点和新需求,我局在全省率先建成了“美丽有
约”工作室,探索化妆品安全精细化管理新模式。该工作室不仅
是化妆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前哨,更是一个集风险分析、科普宣传、
消费预警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工作室建立了与本地医疗机构、
美容机构的直接联络机制,确保不良反应信息能够被及时、准确
地收集。截至目前,通过该机制累计收集并上报化妆品不良反应
监测报告 75 例,其中严重报告 5 例。我局组织专家对报告数据
进行定期分析研判,识别出特定成分或产品的潜在风险,并通过
官方平台发布了 3 期消费提示。此外,依托工作室,我局联合县
妇联、县卫健委等部门,面向青年学生、白领女性等重点人群,
开展了 3 场大型“安全用妆、美丽同行”主题宣传活动,通过现
场咨询、发放科普手册、真假产品辨识等形式,有效增强了公众
的安全用妆意识和风险辨识能力。
(二)推进智慧监管应用赋能风险动态预警。为提升监管的
科学性和前瞻性,我局正积极推进“智慧药监”体系的初步建设。
核心是构建一个药品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平台,该平台旨在整合日
常监督检查数据、行政处罚数据、投诉举报信息、药品和化妆品
不良反应/事件监测数据以及网络舆情数据等多源信息。通过建
立风险评估模型,对区域内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进行信用分级和风
险画像,实现对高风险企业、高风险品种、高风险环节的动态识
别与重点监控。例如,当系统监测到某企业在短期内出现多次
GSP 缺陷项、关联多起消费者投诉或其经营的某批次药品在其他
地区被通报存在质量问题时,系统将自动触发预警,提示监管人
员进行靶向性核查。这一举措旨在变“大海捞针”式的普遍检查
为“精准制导”式的靶向监管,将有限的监管资源投入到最需要
的领域,从而实现风险的早发现、早研判、早控制。
(三)实施“信用+监管”机制提升行业自律水平。为构建
以信用为基础的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