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XX县“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效评估报告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XX 县“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效 评估报告 “十四五”规划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亦是生态文 明建设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 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时期。在此背景下,XX 县深入贯 彻国家生态文明战略思想,聚焦 XX 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 核心任务,以空前的决心与力度,系统性推进污染防治、结构优化 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报告旨在对 XX 县 “十四五”期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行全面、客观的梳理与评估。 一、聚焦污染防治攻坚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十四五”期间,XX 县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 的原则,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各项指标均呈现稳中 向好的发展态势。 (一)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空气质量显著提升 XX 县以 PM2.5 和臭氧(O3)协同控制为主线,深入实施大气 污染防治“六大标志性战役”。具体措施涵盖了从工业源、移动 源到生活源的全方位管控。在工业领域,严格推进燃煤锅炉综合 治理,强化涉气企业的常态化监管与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在城市 管理方面,严格落实建筑工地扬尘管控“六个百分百”措施,扎实 开展餐饮油烟专项整治。同时,统筹加强物料运输车辆、烟花爆 竹燃放及农村地区“四烧”等面源污染的管控力度。 得益于上述综合性措施,“十四五”期间,XX 县城区空气质 量优良率、PM2.5、PM10 平均浓度均圆满完成 XX 市下达的年 度指标任务。截至 2025 年第三季度初,全县空气质量继续保持优 良水平,这一成绩的取得,为居民健康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 实基础。 (二)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水环境安全得到保障 XX 县坚持“三水统筹”与“四水四定”原则,全面构建水环 境安全保障体系。在饮用水源保护方面,完成了对 XX 水源地保 护区的科学调整与划分,并持续推进全县 5 个城乡集中式饮用水 水源地的标准化建设工程,确保了水源地水质安全。辖区内 2 个 地表水国控断面及 5 处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年水质达标率 均稳定达到 100%。 在水污染治理设施建设方面,成果尤为突出。规划期内,先后 完成了 XX 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城区生活污水处理中心提标 扩容改造、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及中水回用等关键项目。特别是 城区生活污水处理中心的提标扩容工程,不仅提升了处理能力,其 出水水质标准也普遍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 B 标准提升至一级 A 标准,有效削减了排入自然水体的污染物总 量。与之配套的污水管网建设累计完成 54.6 公里,基本实现了城 区污水“全收集、全处理”的目标。此外,19 个乡镇污水处理站 的建成投运,极大地提升了农村地区的水环境治理水平。 (三)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土壤环境风险有效管控 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XX 县以农村环境整治和建设用地准 入管理为两大抓手。通过实施总额达 380 万元的中央和省级农村 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完成了 11 个行政村的环境整治任务,并持续 加强农村生活污水与黑臭水体的治理,使全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率提升至 30.2%。在建设用地管理上,严格执行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制度,已完成 6 宗重点建设用地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从源头上防 范了“毒地”风险。 在固体废物尤其是危险废物的管理上,建立了覆盖全过程的 监管体系。严格落实危险废物计划管理、电子转移联单及经营许 可等制度,确保了危险废物的安全处置。历年来的危废规范化评 估考核达标率均达到 100%,有效防范了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风险。 二、优化区域发展格局加快推进绿色转型 XX县将生态环境保护理念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 与全过程,通过优化产业结构、补齐设施短板,成功推动了区域经 济向绿色、循环、低碳模式转型。 (一)强化生态系统建设,筑牢绿色安全屏障 XX 县大力实施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程。在林业建设方面, 通过荒山造林、退化林修复、森林抚育及封山育林等措施,五年 间累计完成人工造林 4.92 万亩、退化林修复 15.81 万亩。全县森 林覆盖率已达到 47.25%,成功创建了 5 个省级森林小镇和 4 个国 家森林乡村。在水土保持方面,精心实施了小流域综合治理、固 沟保塬等工程,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1205.11 平方公里,水土保 持率高达 82.18%,并因此荣获“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称号。这 些举措不仅改善了区域生态基底,也为维护 XX 流域的生态安全 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加大环保项目投资,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十四五”期间,XX 县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理念,紧密 对接国家和省级投资导向,围绕生态修复、环境质量改善等六大 领域,系统谋划并实施了 19 个重大工程项目,总投资额高达 14.88 亿元。这些项目包括 XX 片区污水管网提升工程、XX 水库水源 地保护项目、XX 镇 XX 渠 XX 段环境整治项目等,为全县生态环 境质量的根本性好转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工程保障。 尽管投入巨大,但公开的检索结果未能提供生态环保项目具 体的投资回报率(ROI)及对地区生产总值(GDP)贡献率的精确数 据。这反映出当前对生态效益进行经济量化核算的普遍性难题。 然而,其间接效益是显而易见的:优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