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调研报告:关于我市主动创稳的法治化思考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调研报告:关于我市主动创稳的法治化思考 一、运用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维护稳定 在主动创稳中,需要综合运用各项措施,而法治的作用是不 可或缺的。我们要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目标,切实发挥法治稳 预期、固根本、利长远作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 维护稳定。 一是提高思想认识,强化法治思维。各级领导干部在推进依 法治国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心中 无法、以言代法、以权压法是法治建设的大敌。因此,每个领导 干部都要牢固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 权依法使等基本法治观念,彻底摈弃人治思想和长官意识,绝不 搞以言代法、以权压法,而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各级 领导干部要切实提高自身法律素质,把尊崇法治、敬畏法律,作 为具备的基本素质,强化法治意识和规则意识,进一步明确法治 的核心是对公权力的约束与规范,以及对公民权利的保护,带头 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 环境。领导干部要自觉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 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更 多地运用到各项行政管理、社会治理和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中。 二是坚持依法行政,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依法行政是促进 社会稳定的有力手段,如果在行政管理和社会治理时做到完全依 法行政、依规办事,可以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相当一部分社会矛 盾的发生。在现实当中,一些基层干部在做决策、定政策、上项 目时,不进行合法性审查,不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对存在 的矛盾隐患不排查化解,或对群众合理关切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或答复缺乏说服力,引发群众不满,导致一些简单事情复杂化, 甚至引发群体上访。如项目建设中的“邻避”问题,很多地方的 一些项目,由于事前没有进行充分论证,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建议, 最终因为舆论压力或者群众强烈反对而不得不停止,使政府的公 信力受到损害。因此,要将行政行为关进“法治笼子”,谋划工 作要运用法治思维,处理问题要运用法治方式,在出台政策、做 出决策、制定措施时,充分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 监督权,做到依法依规、有理有据,有效防范滥用职权、不当决 策、违法决策的发生,杜绝侵害群众和市场主体权益的行为。要 不断完善党政部门依法决策机制,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 法性审查、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舆情风险评估,重大决策终身责 任追究和责任倒查机制,严格法治建设成效考核等机制,使这些 制度机制在依法行政中成为硬约束,推动矛盾风险由事后处置转 变为事前预防,变被动维稳为主动创稳。 三是依法履行职责,筑牢稳定底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 提高政府监管职能,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依法保 护企业合法权益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各级行政机关 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既要制止乱作为,也 要防止不作为,加强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行为的监督管理,做到 监管或执法不缺位、越位、错位,从治理端预防和减少涉稳隐 患的发生。如在劳动领域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减少劳资纠纷方 面,一些易发多发的农民工集体上访讨要工资事件,就是因为未 落实押金制度和农民工实名登记、工程管理不规范、监管不到位 而引发。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日常监督管理,督促劳 资双方遵纪守法、规范管理,签订规范合同,购买必要的保险, 确保农民工或雇用人员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发生工伤或者工亡时 能够妥善处理。对多发易发的非法集资、网络诈骗等,有关部门 要在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认知能力和防范能力的基础上,认 真落实监管责任,强化各种风险源头管控,严把市场准入关,强 化金融机构防范风险主体责任,对涉及金融、互联网业务、平台 经济、新业态、民间投融资、担保等业务的企业和法人,加强全 过程监管,严格限定其从业范围,规范经营行为,防范和打击其 从事非法集资、互联网金融、传销、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特别 要依法严厉打击一些打着“高大上”旗号、高回报、高利息诱惑 的庞氏骗局。 四是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守牢稳定底线。司法是维护公平正 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果司法缺乏公信力,社会公正就会受到普 遍质疑,社会和谐稳定就难以保障。在现实中,还存在因执法不 当、个别案件存在瑕疵而引发的涉法涉诉上访甚至缠访闹访事项。 因此,要不断完善执法程序,重点规范行政约束、行政处罚、行 政检查等行政或执法行为,避免因执法不当而引发上访。要构建 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公正司法,严格按照 法律程序、时限、标准进行审判、裁定、执行,确保程序公平公 正、审理结果不偏不倚,有效维护司法公信力,使当事人敬畏法 律、信服判决,真正使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 正义。要情理法兼顾,防止就案办案,简单执法,防止由于选择 性、趋利性执法而造成新的矛盾。 五是创新创稳模式,凝聚法治合力。主动创稳既要抓末端、 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 端用力。要完善预防性法律制度,完善调解、信访、仲裁、行政 裁决、行政复议、法律援助、诉讼等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 化解机制,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在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的前、中、 末端共同形成合力,全过程、全方位推动化解,努力把矛盾纠纷 发现在早、处置在小、化解在萌芽状态。要积极发挥一站式多元 解纷机制作用,通过“诉前调解+司法确认”的方式,减少诉讼 案件,降低司法成本和当事人诉累。将涉法涉诉信访化解工作与 刑事被害人、特困信访人救助相结合,对于生活确实存在困难的 刑事被害人、特困信访人,建立以司法救助、信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