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镇党委书记在X镇“变思与思变、发展与机遇、责任与担当”主题座谈会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镇党委书记在 X 镇“变思与思变、发展与机 遇、责任与担当”主题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年 5 月 4 日 X 书记来 X 调研时提出“X 的镇村干部要转 变思想观念,抓紧抓牢新一轮历史机遇”,7 月 28 日来 X 调研时 又提出“X 正处于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从思想破冰入手, 以作风转变推动发展突围”。今天召开 X 镇“变思与思变、发展 与机遇、责任与担当”主题座谈会,旨在统一思想行动、激发干 事热情。我重点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十年蛰伏,要准确识变 今年是 X 划入 X 的第十年,是 X 从农村乡镇“洗脚上岸” 的第十年。这十年,是 X 转型阵痛的十年,是 X 探索发展思路 的十年。 1.X 贡献突出,但镇域发展太慢。 20XX 年,X 全镇近 97%的土地被划为生态绿心保护区域, 占长沙绿心的二分之一、长株潭绿心的三分之一,以一镇之力为 长株潭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过去,很多人常说“绿心是 限制”,导致束手束脚,发展太慢。“慢”在:一是产业转型发展 慢。和周边暮云、柏加等同类型镇街相比,他们紧紧抓住发展机 遇期,产业发展风生水起。但绿心地区企业退出后,我们速度明 显掉队,整体发展与绿心外地区差距拉大。比如花卉苗木产业近 年呈下滑趋势,全域旅游缺乏叫得响的品牌,X 整体面临“旧力 已退、新力未生”的困境。二是民生服务见效慢。与周边非绿心 地区相比,X 村级集体经济普遍“贫血”。加之镇域广、基础弱, 财政收入难,民生投入跟不上,交通、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 服务与城区相比差距不小。三是优势资源转化慢。X 镇最大的优 势就是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坐拥好生态、好文化, 但“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的路子还没完全闯出来。民宿发 展还停留在“农家乐 2.0”,同质化严重,附加值低,“变现”渠 道单一。“生态”和“绿心”的品牌没打响,没人懂。“一湖二公 三寺四景十八陵”的家底还没有盘活,转化效率太低。 2.X 机遇很多,但历史包袱太重。 当前,X 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期。上级重视前所未有, 省、市主要领导高频次调研督导。政策机遇前所未有,发展空间 得到拓展,绿心面积调出 5.4 平方公里,为重大项目落地、产业 转型升级提供了宝贵的承载空间。项目支撑前所未有,“一厅一 道”、中烟产业园、融城干道等重点项目落子 X。但因为历史和 政策原因,我们的发展包袱还太重,“重”在:一是遗留问题包 袱重。历史欠账和转型阵痛留下不少硬骨头,耗人耗钱耗精力, 轻装上阵难。如工业企业退出后工业用地转型问题、集体经济组 织成员认定问题;如 X、X、X 安置地建设问题,延期过渡费问 题,发展用地问题,因征地导致人均耕地不足问题。这些都是年 深日久、错综复杂的“绊脚石”,化解难、成本高,拖累项目、 影响稳定。二是基础设施包袱重。我们基础设施本底相对薄弱, “硬设施”提质难,水电路气都存在短板。路网“内联外通”效 率低,部分村道路窄、路况差,不仅影响居民日常出行,更严重 制约旅游资源串联和产业项目落地。自来水管网覆盖不足,难以 满足群众需求。农村地区基本上采用瓶装液化气,安全隐患突出。 市政设施“高标准”与“低基础”现实矛盾突出,资金投入与维 护成本不堪重负。今年还要攻坚 128 公里乡村公路硬化、72 口 山塘清淤整治、自来水管网铺设,“补课”任务极其艰巨。三是 体制机制包袱重。X 镇地广事杂,管理主体多元。环境卫生根据 区域不同由区环卫中心、玉诚公司、村社分别负责;市政园林仅 有石燕湖大道和石鸭公路沿线由区市政、园林负责;林业管理由 部门直管、镇上管理相结合,职权上存在交叉,林地纠纷处置还 存在争议。 3.X 地域很大,但思维半径太小。 X 镇域面积 177 平方公里,占 X 区的三分之二,是 X 内五 区面积最大的镇街。尽管镇域“地图”大,但群众和镇村干部脑 中的“地图”还太小。“小”在:一是“小富即安”。我们很多同 志满足于当前过得去的日子,不敢试、不愿闯,看天吃饭、守摊 经营。对成绩自满、对差距麻木,对风险预估不足。部分同志对 参与乡村旅游、合作社经营、盘活闲置资源等积极性不高、创新 性不强,部分村干部在换届选举来临之时安于现状,干与不干一 个样。这种土思想既束缚了我们致富的手脚,也消磨了干部攻坚 的锐气。二是“小步慢走”。我们很多同志习惯于等政策、等指 示、等安排,不会想在前、做在前,不会主动谋划、大胆探索, 错过了发展机遇。三是“小成则满”。有些同志工作满足于“差 不多”“大概是”,永远“慢半拍”“等等看”。工作上止步于“做 了”,而不是“办妥了”“做好了”。时代变了,格局变了,X 不 能再抱着“老黄历”过日子,我们脚下这片热土,可以是长株潭 的“绿肺”,可以是文旅融合的“风口”,但绝不能是偏安一隅的 “小乡镇”。 二、五年耕耘,要主动求变 初到 X 时,经过三个月的深入调研和思考,我结合 X 镇域 实际提出了镇级“处遗、顺制、变思、优规、聚力”和村社“强 基、固本、活村、治组、提标”二十字方针。五年耕耘,X 的发 展思路日益清晰,基础不断夯实,面貌持续改善,队伍建设实现 “自我完善”到“自我革新”升级,谋篇布局实现“应对当下” 到“着眼长远”升级,发展理念实现“被动保护”到“主动发展” 升级,经济发展实现“输血帮扶”到“造血富农”升级,平安建 设实现“预防为主”到“防治结合”升级,民生事业实现“兜底 保障”到“幸福提质”升级。但在“升级”过程中,还是有一些 “不适应”。 1.老队伍适应不了新形势。 当前,X 汇聚“上级空前重视、政策密集赋能、项目强力支 撑”三重机遇,是十年难遇的黄金窗口期,但是我们的干部队 伍仍然步伐缓慢,适应不了新形势,表现在:一是队伍结构不平 衡。村(社区)干部队伍整体呈现出老龄化、低学历、性别失衡等 特征。当前 X 面临 2025 年集中换届时近半数干部离任的严峻挑 战,村支两委的后备力量储备还很不足。二是本职工作不主动。 部分干部由于在同一个工作岗位一待就是好几年,甚至十多年, 调动交流的机会少。重复的工作内容、较大的工作压力让干部们 有种“精神与体能上入不敷出、身心俱疲”的感觉。这些干部在 平常工作中像算盘珠子一样拨一下动一下,存在“躺平”现象。 三是工作落实怕问责。基层面临着错综复杂的情况,承担着艰巨 繁重的任务,既是大展身手的舞台,也是淬炼本领的熔炉。有的 干部“三昧真火”一吹就经受不住,索性形成“多做多错、少做 少错、不做不错”的消极心态以求自我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