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 市党委在全市整治毁林毁草毁湿工作专题
调度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整治毁林毁草毁湿工作专题调度
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全
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
对我市当前存在的毁林、毁草、毁湿等突出生态问题进行一次全
面、深入、彻底的调度和部署。这次会议,既是一次认清形势、
统一思想的警示会,更是一次压实责任、狠抓落实的动员会。刚
才,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等部门的负责同志分别通报了
近期全市生态环境的总体情况和存在的问题,部分区县的同志也
作了表态发言,我都认真听了。总的来看,情况不容乐观,任务十分
艰巨。下面,我代表市委,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整治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
紧迫性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
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了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作出了一系列重大
战略部署。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保护林、草、湿等自然生态
系统,不仅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基,更是我们必须坚决扛起
的重大政治责任。
近年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
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我们启动实施了“一山一水”
生态屏障工程,稳步推进“西江”流域综合治理项目,东部矿区生
态修复示范项目也初见成效。全市森林覆盖率、湿地保护率等关
键指标持续向好,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有所增强。这些成
绩来之不易,值得肯定。
然而,我们必须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在肯
定成绩的同时,更要直面当前存在的严峻挑战。从刚才通报的情
况和近期暗访督查掌握的线索来看,我市部分地区毁林毁草毁湿
的问题依然突出,甚至触目惊心。有的地方,以发展项目为名,行违
法占用林地之实;有的地方,对草原的过度放牧、非法开垦现象睁
一只眼闭一只眼;有的地方,甚至公然向湿地保护区要地、要水,进
行所谓的“旅游开发”。这些行为,不仅严重破坏了我们赖以生存
的自然环境,损害了区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更严重的是,
它反映出我们一些干部在思想认识上存在巨大偏差,发展观、政
绩观出现了严重扭曲。
这些问题的产生,根源在于少数领导干部政治站位不高,对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理解不深、践行不力;在于责
任落实不到位,压力传导层层递减,形成了“上热中温下冷”的局
面;在于监管执法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对违法行为没有形成强有
力的震慑;更在于一些地方为了短期利益、局部利益,不惜牺牲长
远利益、全局利益。对此,我们必须高度警醒,深刻反思。全市各
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从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
到抓好毁林毁草毁湿问题整治工作,是践行“两个维护”的具体
体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
环境期盼的民心工程。我们决不能有丝毫的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
必须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和“坐不住”
的责任感,坚决打赢这场生态保卫战。
二、坚守制度底线,深刻领会《生态保护红线》政策的刚性
约束
国之大事,必有法式。生态文明建设要行稳致远,必须依靠最
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划定
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为我们划定了生态安全的底
线和生命线。《生态保护红线》政策,不是一个建议、一个号召,而
是必须严格遵守的法律法规和制度规矩,是生态环境领域带电的
“高压线”。
首先,要深刻理解生态保护红线的战略内涵。生态保护红线,
并不仅仅是一条地理上的空间界线,更是一套实施严格源头保护
的制度设计。它将我国生态功能最重要、生态环境最敏感、生物
多样性最富集的区域识别出来,实施强制性、刚性的保护措施。
其核心要义,就是从源头管控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空间的占用和
扰动,确保核心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我
市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区域,涵盖了重要的水源涵养区、生物多
样性维护区和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是我们城市永续发展的“生
命线”和“保障网”。任何对红线内林、草、湿资源的破坏,都是
对国家生态安全的直接挑战,是对全市人民根本利益的严重侵害。
其次,要准确把握生态保护红线的管控要求。红线之内,原则
上禁止一切形式的开发性、生产性建设活动。政策明确要求,要
严格保护天然林,合理利用土地,实施退耕还林,有效控制水土流
失,全面恢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于红线内的林地,必须实
行最严格的用途管制和定额管理,严禁任何形式的破坏森林资源
活动。所有生态修复工作,都必须依据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保护
修复专项规划来开展,确保科学性、系统性和有效性。我们正在
推进的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其重要内容之一
就是强化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的保护与修复。因此,全市各级各部
门在规划项目、推动发展时,必须首先对照生态保护红线这把“标
尺”,凡是触碰红线的项目,一律不批、一律不建。
最后,要坚决维护生态保护红线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法律的
生命力在于实施,制度的权威性在于执行。我们必须让《生态保
护红线》真正成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对于任何企图挑战红线、
突破底线的行为,都要做到“零容忍”。要建立健全红线监管制度,
完善监测预警体系,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等现代化技术手
段,实现对红线区域的全天候、全覆盖监控,确保问题能够第一时
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全市上下要牢固树立“红线意识”,任
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随意调整红线,更不允许以任何理由破坏红
线内的生态环境。
三、聚焦关键环节,以雷霆之势坚决打赢整治攻坚战
说一千、道一万,关键在落实。整治毁林毁草毁湿问题,必须
拿出硬措施,采取硬办法。市委决定,从即日起至明年上半年,在全
市范围内开展为期数月的集中整治攻坚行动。各区县、各部门要
迅速行动起来,确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