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中高层管理人员专题培训班上的交流发
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下午好!
非常荣幸,能够作为我们小组的代表,在这里和大家作一个学
习分享。说实话,接到这个任务时我心里是有点“忐忑”的。我
们组里既有经验丰富、高我好几个级别的领导,也有来自兄弟单
位的业务专家,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轮不到我来“班门弄斧”。后
来我想,大家推选我,可能是看我比较年轻,“抗压能力”强一些,能
顶住这个压力,当然,这只是句玩笑话。我知道,这其实是小组各位
领导、前辈和同事们对我的信任、鼓励和鞭策。
这几天的培训,强度很大,内容很“解渴”,用三个词来形容我
的感受,就是“收获满满、意犹未尽、深受启发”。八场讲座,八位
专家,从党性修养到宏观经济,从历史经纬到情绪管理,为我们构
建了一个立体、丰富的知识框架和能力谱系。我们小组在讨论时,
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作为集团的中高层管理人员,我们正
处在一个关键的“爬坡过坎”阶段,既需要向内修炼“心法”,也
需要向外磨砺“打法”。因此,我想把我们小组的所思所悟,提炼成
一个主题与大家交流,那就是:内外兼修,知行合一,奋力打造担当
作为的“国企铁军”。
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向内求索,在思想淬炼中
筑牢“压舱石”;二是向外而行,在实干担当中勇当“排头兵”。
一、向内求索,在思想淬炼中筑牢“压舱石”
这次培训,有相当一部分课程是关于我们内心世界建设的,比
如正确的“三观”、严明的纪律、强大的心脏和深刻的历史观。
我们认为,这是成为一名优秀国企管理者的根本,是决定我们能走
多远、走多稳的“压舱石”。
(一)校准“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解决“为谁干”的
根本问题。
第一讲就开宗明义,为我们系统讲解了权力观、政绩观和事
业观。这“三观”不是空洞的理论,而是我们每天工作的原点和
航标。作为 XX 区农村城市化和城市建设服务及运营的总平台公
司,我们手中或多或少都掌握着一定的权力,管理着数以亿计的资
产。这个权是哪里来的?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我们该为谁创造政
绩?答案是为人民造福。
结合集团的实际,我们感触尤深。集团承担的全域土地一级
开发、城中村改造、城市更新等项目,周期长、投入大、见效慢,
而且往往涉及复杂的群众工作。如果我们政绩观错位,急功近利,
就可能追求短期效益,搞一些“面子工程”,而忽视了那些打基础、
利长远、惠民生的“里子工程”。正确的政绩观,就是要我们有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就像
习近平总书记年轻时在梁家河带领群众打淤地坝,一次不行就两
次,两次不行就三次,最终建成,为当地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
处。我们集团正在推进的 XX 片区城中村改造项目,投资巨大,涉
及数千户居民的搬迁安置,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淤地坝”。建
好它,就是我们最大的政绩。
我过去有幸负责过近两万套公租房和人才房的运营管理,每
天面对的就是最基层的群众。他们的一个下水道堵塞问题、一次
邻里纠纷,对我们来说可能是一件小事,但对他们而言,就是天大
的事。只有把这些事办好了,才能真正体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
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分量。
(二)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划清“不能干”的纪律
红线。
王强教授的讲座,用大量触目惊心的案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特别是他提到的政绩观错位、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等问题,在我
们这个行业领域,风险点是客观存在的。土地开发、工程建设、
资产运营,每一个环节都面临着巨大的诱惑和考验。
作为集团党委办公室的一员,我深知党建工作和干部管理的
重要性。严明的纪律,是我们这支队伍保持战斗力、纯洁性的生
命线。集团党委近年来持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开展各类警示教
育,就是要引导大家时刻绷紧纪律这根弦。这次培训再次提醒我
们,必须把《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
仅要在大是大非面前站稳立场,更要在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小事
小节”上守住底线。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朋友圈也不能随心所欲,
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国企干部的形象。只有自身正、自身
硬、自身净,我们才能在复杂的环境中站得稳、行得正。
(三)修炼“情绪管理、个人弹性”,增强“怎么扛”的身心
韧性。
这次培训有一个非常“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