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县委组织部长在全县人才引进工作部署会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县委组织部长在全县人才引进工作部署会 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县人才引进工作部署会,主要任务是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论 述,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人才工作的决策部署, 聚焦“十四五”规划中期目标任务,分析当前人才工作形势, 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以更强烈的责任感、更务实的举措 推动人才工作提质增效,为我县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刚才,县委组织部通报了今年上半年人才引进工作进展情况, 县人社局、科工局、农业农村局分别作了表态发言,讲得很 实在、很有针对性。下面,结合近期调研和思考,我讲三点 意见。 一、认清“时”与“势”,在思想破冰中增强人才工作 的使命感紧迫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国家发展靠 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对于我们这个处于“产业转型关 键期、城乡融合加速期、民生提质攻坚期”的县域来说,人 才的重要性更显突出、需求更为迫切。 第一,从“外部竞争”看,人才争夺已进入“白热化” 阶段。 当前,全国上下都在大抓人才、抢抓人才,尤其是长 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凭借产业优势、政策红利和城市能 级,以“高薪引才、平台聚才、服务留才”组合拳广纳贤才; 周边兄弟县市也不甘示弱,有的出台“人才新政 2.0 版”,有 的设立“乡村振兴人才专项基金”,有的与高校共建“产业 学院”,人才政策“含金量”越来越高。据《中国县域人才 发展报告(2025)》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县域层面新引 进本科以上人才同比增长 18.7%,其中新能源、数字经济、 现代农业等领域人才占比超 60%。反观我县,虽然上半年通 过“春风行动”“乡贤回归”等活动引进各类人才 1200 余人, 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速放缓 2.3 个百分点,特别是高端装备 制造、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急需的硕士以上学历人才仅占引 进总量的 8%,与产业升级需求存在明显缺口。这警示我们: 人才工作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必须以“坐不住、等不起、 慢不得”的紧迫感迎头赶上。 第二,从“内部需求”看,人才短缺已成为“发展瓶 颈”。 近年来,我县大力培育“新能源电池、绿色食品、文 旅康养”三大主导产业,其中新能源电池产业规上企业已达 15 家,年产值突破 80 亿元,但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技术攻关 人才、生产管理人才缺口达 3000 人;绿色食品产业虽拥有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6 个,但深加工领域的技术转化人才、 品牌运营人才不足,导致产品附加值仅为同类竞品的 60%; 文旅康养产业年接待游客超 500 万人次,但懂策划、会营销、 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仅占从业人员的 5%,很多特色民宿、 乡村旅游项目因缺乏专业运营团队“养在深闺人未识”。前 几天,我到 XX 镇调研特色农业,一位种植大户跟我说:“现 在大棚技术、冷链物流都不缺,但就是缺能把‘土产品’变 成‘金招牌’的电商人才,村里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留在 家里的老人连直播都不会弄。”这反映出:人才问题不仅是 “有没有”的问题,更是“好不好用、能不能用”的问题, 直接影响着产业升级的速度、乡村振兴的质效和民生改善的 成色。 第三,从“政策机遇”看,人才发展迎来“黄金窗口 期”。 国家层面,中央出台《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 革的意见》,明确赋予县域更多人才自主权;省级层面,省 委、省政府实施“强县人才振兴计划”,每年统筹 10 亿元专 项资金支持县域人才工作;市级层面,市委、市政府将“人 才密度”纳入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考核指标,今年我 县考核权重提升至 8%。这些都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政策红 利。同时,我县近年来交通条件大幅改善(如 XX 高铁即将 通车)、产业园区扩容升级(如 XX 新区一期建成投用)、营 商环境持续优化(市场主体总量突破 10 万户),这些都为人 才干事创业搭建了更广阔的平台。可以说,现在是我县人才 工作“天时、地利、人和”兼备的关键时期,必须抓住机遇、 乘势而上,把人才“势能”转化为发展“动能”。 二、聚焦“需”与“效”,在系统攻坚中构建人才引育 用留全链条生态 人才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顶天立地”引进高端 人才,也要“铺天盖地”培育实用人才;既要“筑巢引凤” 搭建平台,更要“固巢养凤”优化服务。要坚持问题导向、 目标导向、结果导向,重点在“引、育、用、留”四个环节 下功夫、求突破。 (一)以“精准滴灌”破解“引才难题”,做到“按需 索骥”不盲目。 引才不能“撒胡椒面”,必须紧扣产业需求、 发展短板,提高引才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要突出“产业导 向”引才。围绕三大主导产业,编制《XX 县重点产业人才 需求目录(2025-2027)》,明确新能源电池领域“电池材料研 发工程师”、绿色食品领域“食品深加工技术专家”、文旅康 养领域“智慧旅游运营总监”等 10 类紧缺岗位,联合科工 局、商务局等部门赴 XX 大学、XX 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开 展“产业链专场招聘”,今年内至少举办 8 场专题引才活动。 二要创新“柔性引才”方式。针对高端人才“难引难留”问 题,推广“项目合作+人才共享”模式,鼓励企业与高校、 科研院所共建“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对柔 性引进的国家级专家、省级领军人才,按服务天数给予工作 津贴(最高 5000 元/天),今年力争新增柔性合作专家 30 名 以上。三要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