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全县乡村振兴工作调度会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全县乡村振兴工作调度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乡村振兴工作调度会,主要目的是深入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 落实中央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上半年工作成效, 分析当前存在问题,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会前,我利用 三天时间,采取“四不两直”方式,走访了*街道 XX 村等 7 个乡镇的 12 个行政村,实地查看了特色产业基地、人居环 境整治点、村史馆建设和便民服务中心运行情况,与 30 余 名村支书、驻村第一书记、返乡创业青年和农户进行了面对 面交流。刚才,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分别通报了二季度 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和存在问题,5 个乡镇作了表态发言,讲 得很实在、很有针对性。下面,结合调研情况和大家的工作 实际,我讲三点意见。 一、二季度工作成效:在“实”字上下功夫,乡村振兴 底色更亮 今年以来,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 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 振兴”主线,各项工作推进有力、成效明显,呈现出“基础 更牢、特色更显、动能更足”的良好态势。 第一,产业振兴“筋骨”更壮,农民增收渠道持续拓宽。 我们坚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牛鼻子”,立足“一 县一业、一镇一特、一村一品”布局,推动特色农业提质、 农产品加工增效、农旅融合破题。上半年,全县农林牧渔 业总产值同比增长 5.8%,达到 XX 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 配收入同比增长 8.2%,达到 XX 元,增速高于城镇居民 2.1 个百分点。具体来看:一是特色产业“扩规提质”。XX 镇 XX 村的蓝莓基地从去年的 50 亩扩展到 120 亩,引入冷链分 拣中心和电商直播中心,产品溢价率达 30%,带动 30 户脱 贫户年均增收 8000 元;XX 乡依托“高山云雾茶”地理标志, 新建标准化茶园 2000 亩,与 XX 茶企签订订单收购协议,茶 农鲜叶收购价从每斤 30 元涨到 45 元,“一片叶子富了一方 百姓”的效应更加凸显。二是产业链条“接二连三”。XX 县 农产品加工产业园二期投入使用,引进 XX 食品、XX 生物 科技等 5 家企业,实现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升至 58%;XX 镇“采摘+研学”模式走红,依托 300 亩草莓、200 亩樱桃基 地,开发“田间课堂”“亲子农耕”等体验项目,二季度接 待游客 2.3 万人次,带动周边农户户均增收 1.2 万元。三是 联农带农“机制更活”。创新“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村 集体+基地+农户”等模式,全县 212 个行政村中,187 个村 集体经济收入超过 10 万元,其中 32 个村突破 50 万元,XX 村通过“土地入股分红+务工工资+集体收益二次分配”,村 民年人均增收超 2 万元,真正实现了“村强民富”。 第二,生态宜居“颜值”更靓,和美乡村画卷徐徐展开。 我们以“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 治提升五年行动,推动“环境美”向“生态美、风尚美”升 级。二季度,全县清理农村生活垃圾 XX 吨、村内沟渠 XX 公里,改造户厕 XX 座,卫生厕所覆盖率达 92%;打造“美 丽庭院”示范户 XX 户、“美丽宜居村庄”XX 个,XX 镇 XX 村获评“省级和美乡村示范村”。工作中,我们注重“三个 结合”:一是“拆改建管”结合。对 XX 线、XX 路等主干道 沿线 12 个村庄实施“微改造”,保留青砖灰瓦、木格花窗等 传统建筑元素,拆除乱搭乱建 XX 处,复垦闲置宅基地 XX 亩,既改善了居住条件,又留住了乡愁记忆。二是“治管并 重”结合。推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建立“积分制”“红 黑榜”管理机制,XX 乡将人居环境整治纳入村规民约,每 月开展“最美庭院”“最清洁户”评选,村民参与积极性显 著提升,过去“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得到根本扭转。三 是“生态价值”转化结合。XX 镇依托良好的森林资源,发 展林下经济 XX 亩,种植黄精、天麻等中药材,带动 200 余 户农户增收;XX 水库周边村庄推广“人放天养”生态渔业, 年产鲜鱼 XX 吨,亩均收益达 8000 元,实现了“绿水青山” 向“金山银山”的转化。 第三,文化振兴“根脉”更深,文明乡风滋养人心。 我 们坚持“富口袋”与“富脑袋”同步推进,以新时代文明实 践站(所)为阵地,以移风易俗为抓手,推动农村精神文明 建设走深走实。二季度,全县开展“我们的节日”“道德模 范评选”“乡贤讲堂”等活动 XX 场次,覆盖群众 XX 万人次; 评选“星级文明户”XX 户、“最美家庭”XX 户,XX 村“红 白理事会”经验在全县推广,村民红白事平均开支从过去的 8 万元降至 2 万元以内。特别值得肯定的是,一些乡镇探索 出“文化赋能”的新路径:XX 镇依托百年历史的“龙舟文 化”,举办“非遗文化节”,吸引周边 3 万游客参与,带动民 宿、餐饮收入增长 40%;XX 乡组建“乡音宣讲队”,用方言 土语讲解乡村振兴政策、惠农补贴标准,让党的创新理论 “飞入寻常百姓家”;XX 村挖掘本地红色资源,修复革命遗 址,打造“红色研学基地”,成为党员干部和青少年的“精 神打卡地”。这些做法,既传承了优秀传统文化,又培育了 时代新风,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 第四,治理有效“效能”更优,基层基础不断夯实。 我 们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数字乡村”建设为支撑,推 动基层治理从“管理”向“服务”转变。二季度,全县排查 化解矛盾纠纷 XX 件,调解成功率达 98%;推广“村级事务 管理平台”,实现低保申请、医保缴费等 21 项服务“掌上 办”,群众办事时间平均缩短 60%。工作中,我们重点抓了 三件事:一是“头雁领航”。开展村党组织书记“能力提升 班”,组织 100 名村支书到浙江安吉、本省 XX 县等地学习先 进经验,XX 村支书 XXX 带领村民发展光伏产业,村集体年 收入突破 100 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领头雁”。二是“数 字赋能”。在 XX 镇试点“智慧乡村”平台,整合党建、应急、 便民服务等 8 类功能,群众通过手机就能查询村务公开、预 约医疗服务,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三是 “共建共享”。推行“党员中心户+网格长+农户”三级网格 管理体系,全县划分网格 XX 个,配备专兼职网格员 XX 名, 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XX 社区通过网格化管 理,解决了困扰村民多年的“停车难”问题,群众满意度显 著提升。 第五,民生保障“底线”更牢,群众福祉持续增进。 我 们坚持把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 力补齐民生短板。二季度,全县完成农村公路提质改造 XX 公里,解决了 XX 个建制村“最后一公里”通行问题;新建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XX 处,惠及群众 XX 万人;发放低保、 特困供养、残疾人补贴等资金 XX 万元,做到应保尽保、应 救尽救。特别在应对近期强降雨天气中,全县党员干部冲锋 在前,转移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