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党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奋力谱写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党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奋力谱写 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 同志们: 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共同学习探讨一个事关党和国家事 业发展全局、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课题——铸牢中 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铸牢中华民 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 此聚焦。”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指明了 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 XX 街道作为城市基层治 理的前沿阵地,人口结构多元、民族成分多样,做好民族团结 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是必须扛起的政治责任, 也是推动街道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下面,我将围绕“深刻领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 论内涵与战略定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脉络与文明 根基、紧扣主线让共同体意识融入工作‘肌理’”这三个方 面,与同志们进行交流。 一、深刻领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与理 论内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中华 民族永续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出的重大 原创性论断,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具有 深邃的理论内涵和重大的战略意义。 首先,这是维护国家统一、实现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历 史和现实反复证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百业 兴旺;反之,则国力衰微、社会动荡。我们国家是统一的多民 族国家,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 同缔造和发展伟大祖国的历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复杂 多变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社会深刻变革,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 融交锋更加频繁,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尖锐复杂。只有将中华 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根植于每个社会成员的心中,构筑起维 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才能有效抵御和防 范一切分裂破坏活动,确保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为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最坚实的基础。 其次,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中国梦是 全体中华儿女的梦,也是 56 个民族共同的梦。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需要汇聚起全体中华儿女的磅礴力量。我们拥有超 过 14 亿的人口,其中蕴含着无穷的智慧和创造力。铸牢中华 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 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将个人前途、民 族命运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 一股绳,形成无坚不摧的强大合力,共同投身于强国建设、民 族复兴的伟大事业。 再次,这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战略核心。党的民族工 作,说到底就是做人的工作,争取人心。进入新时代,我国民族 工作的内外环境、目标任务、工作对象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正是党中央对新时代民族工作阶 段性特征的精准把握和科学擘画。它超越了简单的民族团结 概念,上升到了国家认同、文化认同和政治认同的高度,明确 了新时代民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所有的民族政策 制定、工作部署和措施落实,都必须紧紧围绕这条主线,以是 否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根本衡量标尺,确保 民族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理解其重大意义,还需把握其深刻内涵。中华民族共同体 意识,核心在于“共同”二字。它强调的是全体中华儿女在共 同历史记忆、共同文化基因、共同价值追求和共同发展愿景 基础上形成的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具体而言,它包含以下几 个层面的核心要义:一是处理好“同”与“异”的辩证关系。 我们尊重和包容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特色,这是“异”; 但更要强调和增进各民族在中华文化、中华精神上的认同和 归属,这是“同”。要引导各族群众深刻认识到,中华文化是主 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二是处理好 中华民族共同体与各民族的关系。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 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各民族是共同体中平等的一员,只 有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的发展繁荣才能得到根本保 障。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引导各族 群众把对本民族的认同融入到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之中。三是 落脚于“五个认同”。即引导各族人民增强对伟大祖国、中 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这“五个认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集中、最深刻的体 现,是衡量我们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 二、深刻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脉络与文明根 基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深深植 根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连绵不绝的文明史之中,是在漫长的 历史演进中形成和巩固的。 从历史演进的维度看,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是一个自 然历史过程,具有强大的内生动力。自古以来,“大一统”就 是我国国家发展的主流,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向往。从秦汉的郡 县制度奠定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雏形,到盛唐时期“胡越一家” 的开放气象;从元明清时期疆域的巩固与拓展,到各民族在经 济、文化上的深度融合,中华大地上演了一幕幕波澜壮阔的民 族交融史诗。各民族在长期共存中,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 互欣赏,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 文化。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 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 国的历史。 进入近代,面对西方列强的野蛮入侵和亡国灭种的空前 危机,中华民族的命运共同体意识被空前激发。无论是汉族、 满族、蒙古族,还是回族、藏族、维吾尔族,所有中华儿女在 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中,同仇敌忾,浴血奋战,深刻认识到“我 们是中华民族,我们是不可分离的”。这种在血与火的考验中 凝结成的共同体意识,成为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强大精 神力量。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更是将中华民族的团结进步事业 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把解 决民族问题、实现民族团结作为重要使命,创造性地提出和实 施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开辟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 路。 从文明传承的维度看,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厚根基和精神纽`带。中华文化之所 以能够历经数千年风雨而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就在于其强大 的包容性和凝聚力。它不是某一个民族的文化,而是各民族文 化交相辉映、融会贯通的结晶。像我们熟知的《诗经》、楚 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是我们共同的文学 瑰宝;长城、故宫、莫高窟、布达拉宫,是我们共同的文化遗 产;儒家思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