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思想主题党课讲稿:深入学习贯彻生
态文明思想促进可持续发展
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指出,我们要站在对
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探索人
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统一,共建
繁荣、清洁、美丽的世界。
我们的地球如此美丽,也如此脆弱。伴随数百年工业化进程,
人类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加速了对自然资源的攫取,
打破了地球生态系统平衡,人与自然深层次矛盾日益显现。当前,
世界正站在一个十字路口——是以资源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
经济增长,还是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成为摆在全世界面前
的时代之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
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大力推进生态文明
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
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习近平总书
记指出,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潮流。我国围
绕联合国提出的 17 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制定相关政策,取得可喜
成就。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时代背景
在全球生态危机加剧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资源环境约
束的背景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应运而生,成为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重要思想不仅深刻
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
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还为全球环境治理提供了中国
方案。
当今世界是一个变革的世界,是一个新机遇新挑战层出不穷
的世界,是一个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深度调整的世界。全球经济
发展面临诸多难点:一是资源消耗增长过快;二是资源利用效率
过低;三是资源再生化率不高。全球生态赤字持续扩大,贫富差
距日益拉大,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中国的经济转型,尤其关注如何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
绿色低碳发展。绿色低碳转型的中国行动、环境污染防治的中国
决心、生态保护修复的中国奇迹、倡导绿色生活的中国风尚等,
生动展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
伟大成就。
回顾整个人类社会的历史,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
基,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影响文明兴衰演替。生态兴则文明兴,生
态衰则文明衰。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中国四
大文明古国均发源于森林茂密、水量丰沛、田野肥沃的地区。奔
腾不息的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哺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而生态环境衰退特别是严重的土地荒漠化则导致古代埃及、古代
巴比伦衰落。我国古代一些地区也有过惨痛教训。古代一度辉煌
的楼兰文明已被埋藏在万顷流沙之下,那里曾经是一块水草丰美
之地。河西走廊、黄土高原都曾经水丰草茂,由于毁林开荒、乱
砍滥伐,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加剧了区域经济衰落。唐代中
叶以来,我国经济中心逐步向东、向南转移,很大程度上同西部
地区生态环境变迁有关。习近平总书记曾感叹:“我曾在西部生
活过多年,深知环境恶化的灾害。”习近平主席在给世界大学气
候变化联盟的学生代表回信时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对
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己。
我们今天所处的世界正经历巨大变迁,过去我们更多依赖石
油和煤炭,呈现出“棕色经济”的特征,我将其称之为“物质化”。
今天,我们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
面绿色转型,形成“减物质化”的特征。我想,未来我们会大幅减
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更多开发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
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呈现出“金色经济”的“非物质化”
的特征。
从经济转型的角度看,我国正探索绿色驱动的新模式,通过
生态环保引领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从中国推进
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看,从环境治理到系统保护,中国全方位推
动生态文明建设,为全球环境治理提供了宝贵的中国方案;从绿
色发展策略的角度看,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我国在经
济社会领域全面推进绿色转型,彰显了大国的责任担当;从生态
监管的角度看,生态监管体制的建设强化法治保障,提升治理效
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
度,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创造性
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中强调:
“建设生态文明关乎人类未来。国际社会应该携手同行,共谋全
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的意识,坚持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精髓是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构
成这一精髓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
护自然理念的重要论述和科学判断,包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
山”“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保护生态环境就
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等论述。
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定位和科学内涵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现理论突破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从三个层面实现了理论突破。第一,习
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创新发展。习近平生态
文明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提
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科学论断,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的辩证关系。第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对中华优秀传统生态
文化的传承。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汲取“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
传统智慧,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文化根基。
第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全球环境治理的中国方案。习近平
生态文明思想倡导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展现中国的大国担当。
比如,我们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为生态文明建设
提供可靠保障;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集中攻克老百姓身边
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内涵
面对百年变局叠加的世纪疫情、高质量发展瓶颈、外部风险
挑战加剧等复杂局面,亟需一套科学方法论破解发展难题。“六
个必须坚持”正是对新时代治国理政实践经验的升华,为应对风
险挑战提供行动指南。
伟大思想引领伟大实践。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
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
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