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
组(扩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
意识专题集中学习研讨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门安排时间,召开这次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集中学习研讨会,正当其时,意
义深远。刚才,我们共同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
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自治区、盟、旗关于全
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的一系列重要文件和工作
部署。中心组的几位同志也结合自身分管领域和工作实际,从
不同角度分享了学习体会,交流了思想认识,讲得都很好,很
深刻,听了很受启发。这充分体现了我们中心组同志们高度的
政治自觉和强烈的使命担当。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新时代党
的民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作出的重大原创性论断,是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我们必须深刻认识
到,这一重要思想和重大任务,不是一个空泛的口号,而是事
关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长治久安的根本性、战略
性、全局性问题。它既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更是
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之魂。对于我们*镇这样
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而言,做好这项工作,不仅是必须履行
的政治责任,更是推动全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进各族群
众福祉的现实需要和根本保障。下面,我结合今天的学习和日
常的思考,讲三点意见,与同志们共勉。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
代内涵与战略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民族工
作摆在了治国理政更加突出的位置,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
署,推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习近
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核心要义就是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们理解和把握这一主线,必须站
在“两个确立”的政治高度,从历史、现实和未来三个维度来
深化认识。
第一,从历史维度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
绵延不绝、生生不息的根本逻辑。中华民族是一个在数千年历
史长河中,由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而形成的命运共同体。
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
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
的历史。我们*镇这片土地上,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繁衍生息的
地方,各族人民共同开发了这片沃土,共同抵御了外来侵
略,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
也离不开谁”的民族关系,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我们最宝贵的
财富。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我们抓这项工作,就是要引导
全镇各族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到,我们共同的中华民族身份是第
一位的,我们的中华文化认同是根基性的,从而不断增强对伟
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认同。
第二,从现实维度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应对风险
挑战、维护国家安全的迫切需要。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
局加速演进,国内外形势复杂严峻。一些外部势力亡我之心不
死,千方百计利用民族问题、宗教问题对我国进行渗透、颠覆
和破坏。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深刻认识到民族团结是我
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国家统一和
民族团结的思想长城。我们今天学习的《关于全面贯彻铸牢中
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的若干措施》,就是要我们把思想和行
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把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作
为各民族最高利益,旗帜鲜明地反对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
民族分裂的言行,确保我们*镇在任何风浪考验面前都坚如磐
石。
第三,从未来维度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全国各族人民心往一处
想、劲往一处使,共同团结奋斗。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
奋进的动力。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有效凝聚
起56个民族、14亿多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形成同心共圆中
国梦的强大合力。对我们*镇来说,就是要通过这项工作,把全
镇各族群众的思想和行动引导到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促进和
谐上来,把民族团结进步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
强大动能,确保在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上,一个民族都不能
少,一户群众都不掉队。
二、正视现实,全面审视我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
践成效与瓶颈挑战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上级党委关于民族工作
的各项决策部署,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
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取得了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我
们的工作成效是显著的,基础是坚实的。一是在宣传教育上持
续用力,思想共识不断凝聚。我们充分利用“民族团结进步活
动月”、主题党日等重要节点,深入开展党的民族工作理论政
策的学习和宣讲。我们不仅组织干部进行应知应会知识测
试,还联合镇中心校等单位开展“石榴花开满校园”等主题活
动,让民族团结的种子从小根植于孩子们的心中。通过“民族
政策宣传月”等载体,党的民族政策在基层得到了广泛普
及。二是在文化交融上搭建平台,情感纽带不断拉紧。我们精
心组织的“逐梦乡村·我们的舞台”等群众性文艺活动,为各
族群众提供了展示才华、增进了解的平台,有效增强了各族儿
女守望相助的情感认同。我们还积极鼓励和宣传蒙汉融合家庭
的感人故事,让“最美石榴籽家庭”的榜样力量深入人心,弘
扬了优秀的民族文化和家庭美德。三是在基层实践中积极探
索,融合发展不断深化。我们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
基层治理的全过程、各方面。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镇的区域
性敬老院,通过完善的制度保障和浓厚的文化浸润,将民族团
结理念与养老服务工作紧密结合,不仅让各族老年人安享晚
年,更打造了一个民族团结的温馨家园,为全旗乃至更广范围
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嘎查推行的“五个一”群众工作
法,更是将民族团结工作做到了群众的心坎上,有效提升了各
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四是在阵地建设上主动作
为,组织保障不断强化。我们积极参与援建“铸牢中华民族共
同体意识教育实践艾里”,为全镇干部群众提供了一个学习和
体验的实体阵地。同时,我们还成立了*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
意识促进会*镇促进分会,组织成员深入基层开展民族团结故事
宣讲,让身边人讲身边事,用小故事阐释大道理。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
度,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这些问题,是我们
下一步必须着力破解的瓶颈和挑战。一是思想引领的深度和广
度仍需拓展。我们的宣传教育,在形式上虽然多样,但内容上
是否足够深刻、系统?“大水漫灌”式的宣传多,而“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