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XX 区基层社会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区基层社会工作座谈会,主要任务是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
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体系建设的系
列决策部署,总结今年以来的工作,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研究部署下一阶段的重点任务,动员全区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
凝聚共识、压实责任,确保圆满完成全年各项目标,奋力开创我区
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刚才,区委社会工作部的几位同志分别就分管领域的工作作
了具体部署,各开发区和镇、街道的负责同志也作了很好的交流
发言,分享了经验、探讨了问题、提出了建议,听了很受启发。下
面,我结合大家的发言和当前工作实际,讲四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在服务大局中彰显社会工作新作为
今年是区委社会工作部正式组建、全面履职的开局之年。近
九个月来,全区社会工作系统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主
动担当、积极作为,各项工作实现了平稳起步、扎实推进,整体发
展态势良好,取得了阶段性、看得见的成效。
一是组织体系建设蹄疾步稳,运行基础更加坚实。面对新机
构、新职能、新使命,全区社会工作系统迅速完成了机构组建、
职能划转和人员配备,实现了思想不散、秩序不乱、工作不断。
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社会工作领导和运行体系基本构建
完成,工作职责、管理边界和协作机制得到初步厘清,为社会工作
事业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二是重点领域工作亮点纷呈,服务效能更加凸显。全区社会
工作系统聚焦主责主业,各项业务工作取得了新进展。在新兴领
域党建方面,持续深化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
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创新实施“行业党建联盟”“楼宇党建综合体”
等模式,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在这些新领域中得到有效发挥。
据初步统计,截至今年 8 月底,全区在新兴领域建立党组织超过
650个,覆盖法人单位的比例达到95%以上。在基层社会治理方面,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XX 经验”,深化网格化管理服务,健全矛盾
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推动治理重心下移、资源下沉。今年以来,全
区通过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介入调处的各类矛盾纠纷成功率达到
98.2%,有力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在凝聚服务群众方面,聚焦群众
“急难愁盼”,人民建议征集渠道更加畅通,志愿服务体系更加健
全,社工人才队伍建设迈出新步伐。截至目前,全区已备案的持证
社会工作者数量突破 3000 人,同比增长约 12%;各级社会工作服
务站(点)累计开展专业服务项目超过 500 个,服务群众超过 25 万
人次;全区注册志愿者队伍规模持续壮大,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
超过 5 万人次,汇聚起向上向善的强大正能量。
三是服务中心大局坚决有力,贡献份额更加彰显。全区社会
工作系统自觉将自身工作置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去谋划
和推进。在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企业发展中,通过行业协会商会
党建,引导企业规范经营、履行社会责任。在重大项目推进、城
市更新改造中,积极组织社工、志愿者深入一线,做好政策宣传、
情绪疏导和关系协调。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保障改善民生中,
社会工作专业力量更是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全区财政对社
会工作的投入持续加大,今年预算安排较去年增长超过 15%,为事
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区委正确领导的结
果,是全区社会工作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社工人才和志愿者们辛
勤付出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委,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正视问题剖析根源在深化改革中破解社会工作新难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作为一个新生部门,
社会工作还处在探索发展、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面临的困难和
挑战不容忽视。对照中央和省市委的要求,对照人民群众的期盼,
对照先进地区的经验,我区的社会工作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矛盾
和问题,必须高度重视,下大力气加以解决。
第一,管理体制的“顺”字文章做得还不够。社会工作职能
涉及面广、关联部门多,当前在运行中还存在一些职责交叉、边
界不清的现象。比如,区委社会工作部与民政、人社、群团等部
门在社会组织管理、志愿者服务、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协
同联动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磨合,有时存在“多头管理”或“管理
真空”并存的情况。镇街层面社会工作力量的统筹使用、指挥调
度效率还不够高,条块之间的壁垒尚未完全打破,系统性、整体性
的工作合力有待加强。
第二,统筹机制的“全”字功夫下得还不足。社会工作的本
质是整合社会资源、激发社会活力、完善社会功能。目前,我们
在撬动社会力量、链接市场资源、引导公众参与方面的统筹能力
还比较薄弱。政府投入仍然是主要渠道,社会组织的造血功能普
遍不强,慈善资源、企业赞助等社会资本参与社会治理的路径还
不够通畅。各类社会服务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同质化、碎片化
现象,缺乏一个强有力的统筹平台进行资源整合、供需对接和项
目优化,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第三,品牌工作的“亮”字招牌树得还不多。从全区来看,社
会工作的整体水平还不均衡,面上工作多,亮点特色少;常规工作
多,创新品牌少。一些工作还停留在“开会、发文、搞活动”的
传统模式上,缺乏深度和专业性。能够真正“叫得响、立得住、
推得开”,在全市乃至全省具有示范性和影响力的工作品牌、服
务项目和理论成果还比较匮乏。这种“有高原、缺高峰”的状况,
制约了我区社会工作整体水平的提升和影响力的扩大。
以上这些问题,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制约;既有宏观体制
机制层面的因素,也有我们主观上思想认识、工作方法、能力作
风等方面的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