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XX 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会议
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指挥部会议,主要任务是调度分析当前
我市污染防治攻坚工作的进展与短板,研究部署下一阶段的重点
任务。时至 2025 年 9 月,距离年度收官仅剩四个月时间,这也
是“十四五”规划的决胜之年,各项工作的成败直接关系到我们
能否向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全市上下必须清醒认识到
当前形势的严峻性与任务的艰巨性,以决战决胜的姿态,确保年
度目标如期实现,为美丽 XX 建设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这不仅是发展
问题,更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切实担负起
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的决
策部署上来,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实的举措,全力推
动我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稳定改善。下面,我讲几点具体意见。
一、锚定硬性指标,以决战姿态全力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大气环境质量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和生活品质,是
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中之重。对照年度目标,我们的压力依然巨
大。今年,全市的约束性指标是明确的:PM2.5 年均浓度必须控
制在 38 微克/立方米及以下,力争达到较 2020 年下降 15%的水
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要达到 80.4%以上;重污染天数必须控
制在 2 天以内。这些数字不是墙上的挂图,而是必须完成的军令
状。
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采取超常规的措施,狠抓落实。
第一,要以工业源头治理为核心,加快产业绿色转型。工业
污染是我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抓住了工业治理,就抓住了牛
鼻子。必须坚定不移地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坚决淘汰落后
产能,为绿色低碳产业发展腾出空间和容量。要对重点工业企业
开展全方位、拉网式的专项排查整治,确保废气治理设施稳定运
行、达标排放。特别是针对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这两项关键
污染物,要确保完成省定下降 15%以上的减排任务。相关部门要
对全市的燃煤消耗总量进行严格控制,大力推广新能源和清洁能
源应用,从根本上改变能源消费结构。
第二,要以精细化管控为抓手,全面遏制面源污染。扬尘、
餐饮油烟、秸秆焚烧等面源污染点多面广,治理难度大,但对短
期空气质量影响显著,必须下足绣花功夫。要全面加强施工工地、
道路、堆场等扬尘管控,严格落实“六个百分之百”要求。要深
化餐饮油烟污染治理,推广高效油烟净化设施。秋冬季即将来临,
秸秆禁烧工作必须提前部署、严防死守,坚决杜绝“第一把火”。
同时,要持续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大力推进“公转铁”“公转
水”,推广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加强对柴油货车和非道路移
动机械的监管,减少移动源排放。
第三,要以现代治理体系为支撑,提升攻坚工作效能。传统
的、运动式的治理方式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必须加快构
建系统化、科学化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这里要特别强调
“12345”工作体系的深化应用。“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不
仅仅是一个受理群众投诉的窗口,更应成为我们精准发现、快速
响应、高效处置环境问题的“前哨站”和“千里眼”。要进一步
完善其 24 小时运行、工单直派、限时办理、跟踪督办、闭环回
访的全链条工作机制。市数据管理部门要牵头,深化热线平台与
环保、城管、公安等部门的数据整合与智能分析能力,通过大数
据挖掘,主动识别重复投诉热点、区域性污染风险,实现从“接
诉即办”向“未诉先办”的治理模式升级。当群众通过热线反映
一个工厂夜间偷排废气时,我们的响应机制不能仅仅停留在派单
处理,更要通过数据分析,研判该区域是否存在同类风险,从而
组织专项排查,实现“解决一个问题,带动一片治理”的效能倍
增。
二、聚焦流域协同,以系统思维推进全域水环境综合治理
XX 市因水而兴、因水而美。保障水环境安全,特别是扛牢
“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政治责任,是我们必须坚守的底线。
XX 大运河(XX 段)的水质状况,不仅关系到我市的生态形象,更
关系到国家南水北调的宏观大局。
首先,要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抓好 XX 大运河沿线综合整
治。前期排查出的问题,必须建立详细清单,逐一明确责任单位、
整改措施和完成时限,实行“一问题一策”的销号管理。要坚决
取缔沿线的非法排污口,整治“散乱污”企业,清理违法建设和
养殖。同时,要着眼于长远,建立健全常态化的巡查监管、应急
响应、水质监测和跨区域联防联控“四个机制”,提升大运河沿
线环境治理的本质安全水平。这四个机制要实体化运作,不能停
留在纸面上。例如,联防联控机制就要求我们主动与上下游地区
对接,共享水质数据,协同开展污染应急演练,形成真正的流域
共治格局。
其次,要以全域视角强化农业面源污染和水源地风险管控。
农业面源污染是当前水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