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 县民族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调研
镇安县是全省民族工作的重点县之一,西口回族镇、茅坪回
族镇地处镇安县东南部,下辖 17 个行政村 89 个村民小组,总人
口 29023 人,其中回族人口 9561 人。近年来,镇安县委、县政
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
思想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
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民族镇经济社会呈现蓬勃发展的
良好态势。
一、主要成效
(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紧扣市委“一都四区”战略目标
和县委“一厅四地”发展定位,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民族地
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速。一是千方百计争项目。多渠道整合人
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两年来,先后招引民族发展项目 8 个,项
目建设成为拉动民族镇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二是全力以赴兴产
业。依托少数民族地区资源优势,发展食用菌 83.4 万袋、种植
魔芋 1000 亩、金银花 4000 亩、中药材 13400 万亩、香椿 1000
亩、五味子 6350 亩、板栗 5000 多亩,建成小龙虾养殖基地 200
亩,岭沟贡米种植基地 300 亩和红光烤烟试点基地 300 亩。华山
松、畜牧养殖、林果和中药材等产业也得到长足发展,群众产业
收入持续提升。三是真抓实干促就业。先后培育少数民族产业大
户 30 多户、民族镇农村致富带头人 20 余人,年转移劳动力 4304
人次,20XX 年民族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1.1 万余元,群
众收入大幅度提高。
(二)有效衔接扎实推进。一是做好动态监测帮扶。用好用
活“人盯人+”防返贫监测机制,充分发挥片长和防返贫监测网
格员作用,扎实做好易返贫致贫、突发严重困难户等重点人群精
准识别纳入、精准包抓帮扶、精准消除风险,守住了防止规模性
返贫底线。二是持续巩固脱贫成果。扎实开展“两不愁三保障”
和饮水安全“回头看”,加快实施直饮水窖改造 1033 口。先后建
成公有产权村卫生室 17 个,完成青树村小学改造,建成宝石村
教学点,启动腰庄河村小学修缮工程,修缮加固杨家垭清真寺,
新建 5 个村级幸福院以及西口、茅坪 2 个加油站等民生设施,西
口中心小学、茅坪中学被评为省级民族团结先进集体。三是多方
争资促发展。争取民族发展资金、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及
苏陕协作资金等各类资金 XX 万元,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脱
贫成果巩固取得良好成效。
(三)民族团结成效显著。纵深推进“党建领航·红映栗乡”
主题实践活动,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社会环境。
一是在思想融合上有力度。全力讲好易地扶贫、生态守护、红色
传承、民族文化“四篇故事”,为民族镇乡村振兴、经济高质量
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文明村镇创建等助力添彩。二是在营造氛
围上有热度。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党员和教职人员示范带头作用,
组织开展了民族团结进步书画展、诗歌朗诵比赛、征文等活动,
宣讲民族政策、红色故事,宣传报道民族团结先进典型事迹,
强化民族团结进步,形成了回汉群众团结一心、携手发展的生动
局面。三是在基层治理上有高度。充分发挥“人盯人+”基层社
会治理创新 1844 机制作用,动员村组干部、片长通过流动课堂、
微信群等渠道,广泛宣传宪法法律,引导群众依法说事、依法办
事、依法维权,探索推行了“五治融合·六长管理”乡村治理模
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20XX 年该模式被评为全国社会治理
创新优秀案例。
(四)人居环境洁净靓化。一是山水乡村有亮点。通过广泛
动员、以奖代补、正向激励、反向约束等一系列措施,宣传生态
保护政策,当好秦岭生态卫士,打造了青树、腰庄河等秦岭山水
乡村建设示范村,吸引了更多人群前来避暑避霾避喧嚣、养生养
身养心境。二是人居环境大提升。聚焦“六清、六治、六管、六
建、六美”目标,按照多花心思少花钱、多惠民生少造景的要求,
充分挖掘西口、茅坪两镇独特的文化习俗、民族艺术、礼仪、饮
食等资源,培育回族风情文化旅游产品,叫响擦亮“少数民族特
色村寨”品牌。累计整改“五乱”问题 64 个,建成上河村、茅
坪等垃圾处理厂 4 处,新建污水处理站 3 座,擦亮乡村颜值。三
是文明新风入人心。扎实开展系列评优树模和“评比晾晒”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