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园区关于“产教才”融合发展,存在问题分析、对策建议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园区关于“产教才”融合发展,存在问题分 析、对策建议 XX 经开区作为 XX 市经济发展主阵地,努力打造“产业发 展引领区、营商环境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民生幸福活力 区”。经开区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 新是第一动力”;着力打造高教资源、科技研发、高层次人才集 聚高地,一直致力于通过“共建、共享、共赢”,构建政产学研 合作新模式。经开区一直在探索如何让政府的“推动”、院校的 “启动”、科研的“拉动”和企业的“互动”形成合力。以政府 引领、倾心服务、政策支撑为动力;以高端人才集聚、科研单位 招引、优质资源整合为抓手;以科技教育融合发展、深化校企协 作、搭建政产学研共建平台为内涵,以强化人才效应、院校与地 方发展、实现政产学研多元合作为目标,共同探讨政产学研联动 机制,在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和升级背景下,创新人才招引培养 和激励机制,持续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一、“产教才”融合基本现状 全区现有各类研发机构和技术转移中心 17 家,建立校企联 盟 58 家,建立省级产学研联合重大创新载体 3 个,获批省级企 业重点实验室 1 家、省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3 家、省级企 业技术中心 19 家,累计建设市级以上企业“两站三中心”300 余家。入选国家级重点人才项目 2 人,省“双创人才”23 人、 “双创团队”1 个。引进资助“淮上英才计划”创新创业团队 3 个、领军人才 30 余人。全区人才总量达 6.4 万人,万人从业人 员中研发人员数量达 45 人,科技进步贡献率达 57.4%。初步形 成以中科院为龙头,以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等知名高校院所 为支撑的“产教才”合作模式。 二、调研思考 1.产业提档升级为“产教才”融合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作为 国家级开发区,近年来,经开区产业体系不断完善,产业结构不 断优化,全区集聚了富士康、实联化工、鹏鼎科技等一批世界 500 强及知名企业,重点打造 IT、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智能装 备等优势特色产业,是江苏长江以北知名台资高地,成功牵头创 建了国家级台资企业产业转移集聚服务示范区。全区高新技术产 业产值及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 52.8%,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 32 家,累计申请专利达 1.4 万件,参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国家优秀发明专利奖 1 项,拥有省级著名商标 16 个。累 计培育技能型人才 2.55 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 17.9%,其中高 技能人才 8272 人,每万名劳动力中高技能人才 626 人,高技能 人才占比位居各县区第一。 2.科教资源集聚为“产教才”融合发展创造动力之源。经开 区一直致力于科教资源集聚,打造以国家级开发区为平台,五大 功能园区为支撑的科技人才承载体系。依托 XX 科教产业园集聚 高教资源,全市大中专院校 80%集中在科教园;为策应江苏省委、 省政府关于科技资源向苏北集聚的重大部署,加快实施 XX 创新 驱动发展战略,十三五期间,经开区启动建设 XX 智慧谷项目, 打造全市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重大平台。中科院大化所 XX 化工 新材料研究中心、中科院水生所 XX 研究中心、(清华大学)XX 新能源材料技术研究院、南大 XX 高新技术研究院、钢铁研究总 院华东分院、南农大 XX 研究院等 17 家科研机构已入驻。每年 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及科技服务项目 40 余项。 3.机制体制创新为“产教才”融合发展探索特色之道。经开 区在“产教才”融合发展方面主动作为,围绕发展,创新机制, 充分调动各方力量。一是政府推动。着眼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来谋划、推动校企合作,依托科教产业园高教资源,提出构建职 业教育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并出台一系列奖扶政策,从制 度、资金、人才等多方面为深化校企合作提供政策保障。全区设 立 1000 万人才战略基金,用于企业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和用工 需求,为深化政产学研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撑。二是平台带 动。加强品牌建设,留创园、软件园均为国家级孵化器,综保区、 空港产业园均为特色鲜明的功能园区。留创园被科技部授予国家 级孵化器优良园区。XX 智慧谷成功创建江苏省科技服务业特色 基地(研发服务)。平台载体的专业化、特色化为人才集聚提供 优质的承载平台,进而推动园区发展特色更加凸显,人才服务更 加精细化。三是机制驱动。始终抓牢政产学研机制建设,坚持以 市场需求为切入点,以实效与可持续为评价点,将市场导向贯穿 于“产教才”融合的全过程。通过平台带动,为校企合作、产学 研对接牵线搭桥,变校企双方互动为政校行企四方联动。 4.服务社会经济是“产教才”融合发展最终目标任务。经开 区产业发展亟需科技、人才支撑。“产教才”融合发展首要是为 企业发展提供人才资源。科教产业园各院校与经开区企业合作进 行“订单”培养,高峰时累计达 30 多个,其中富士康、鹏鼎等 企业与园区信息学院、食品学院、财经学院等院校建立了订单培 养模式,累计培养自动化专业人才、模具人才等达 1000 多人。 其次开展科技人才合作,经开区与工学院专门签订了产学研战略 合作协议,组织高校院所专家教授到区内民营企业兼任技术副总 或副总工程师等,主要任务是推动民企技术创新、强化企业创新 管理、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三是共建产学研平台。在企业难题解 决、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搭建平台,建立了企业网格化服务 平台,促进院校成果在企业转化,提升企业科技含量。完成国家 高新技术企业申报 57 家、省高企培育入库企业申报 26 家,完成 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 108 家,数量创历年新高。获批省级重 点研发计划项目 1 项、市级科技计划项目 7 项,完成 58 个校企 联盟备案,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 53.3%。 三、存在问题 相比苏南区域及东部沿海部分城市,我区在产业创新、产业 基础、创新人才和创新支撑等方面尚存一定差距,需要尽快补齐 相关短板,支撑高质量发展。 1.主导产业趋同,同质化特征明显。目前,“主导产业趋同, 同质化特征明显”已经成为经开区特色化发展所面临的首要问题。 受其他地区成功经验的影响,带有一定程度的跟风性质,与当地 经济发展特点和资源禀赋结合度还不高,导致整体规划不完善、 定位不明确,最终导致还没有形成鲜明的发展特色。同时,在推 进产业园区开发建设过程中,过分追求产业园区短期产生的经济 效益指标,对主导产业重点培育产业定位不清晰。企业在选择产 业投资项目时也表现出盲目性,以当地政策支持力度、税收减免 力度来进行选择,产业项目与功能同质化倾向日趋严重。 2.产业结构不合理